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龙门山山前及川西平原的第四系十分发育,向来被视为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的第四系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地区。特别是在成都平原及山前丘陵、台地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大面积的片状分布。不同地质时代的堆积物依次掩覆,其厚度较大,保存较好。但不同时期的沉积物存在很大差异。对该区第四系沉积环境的深入研究能够为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龙门山造山带的影响、新构造运动特征、成都盆地沉降中心的演化、第四纪的古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该地区更新统砾石层的相关资料,通过遥感、数字高程模型、沉积特征、古气候等技术方法,综合研究沉积时古地理、沉积物来源、水系变迁及古气候环境等,进而总结其成因及沉积环境。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本区出露多套更新统砾石层,根据其地理位置、沉积环境、胶结特征、胶结物、地表形态特征、发育规律等进行划分;分别为:“大邑砾石层”、“名邛砾石层”、“丹思砾石层”和“雅安砾石层”。(2)研究区内更新统四套砾石层不仅在空间位置上存在密切联系,在沉积时代上也具继承性。从老到新依次为:大邑砾石层沉积时代为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为名邛砾石层沉积期,中更新世中-晚期为丹思砾石层,雅安砾石层为晚更新世。(3)综合讨论区内更新统砾石层的空间展布、剖面结构、砾石组构、更新世时期古气候特征,表明研究区更新统各砾石层均为温暖潮湿-干旱湿热环境下,出龙门山的横向河流在川西前陆盆地中不同时期、不同位置的沉积响应。(4)通过对研究区内更新统砾石层的综合研究,反演古青衣江水系在前陆盆地中不同时期的迁移及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