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人机动态交互的人体上肢时变末端刚度辨识与估计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0432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体上肢与外界环境动态交互的过程中,人体通过实时调节末端刚度的大小和方向来获得柔顺自然的交互表现。为使机器人具有拟人的柔顺交互能力,研究人体动态交互任务中的上肢末端刚度调节特性并将此技能传递给机器人至关重要。由于人体刚度无法直接测量,目前多通过刚度辨识技术对其进行辨识。基于传统的时不变刚度辨识方法辨识的末端刚度时间分辨率低,所得出的末端刚度调节特性局限于静态交互场景,研究末端刚度的时变辨识则可大幅提升刚度辨识效率、降低估计时延并扩宽其应用场景。本文面向上肢与环境之间交互力动态变化的任务,研究末端刚度随交互力的时变调节特性和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 EMG)的刚度实时估计方法,为赋予机器人拟人的动态环境交互能力奠定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可充分持续激励末端刚度特性的三维随机扰动产生方法,在传统时不变末端刚度辨识的二阶阻抗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交互力动态变化的时变末端刚度辨识算法,其中通过线性变参数法和基函数展开法准确描述末端动力学时变特征,并采用迭代辨识方法实现末端交互力与回复力的高精度解耦。2.开展了不同末端交互力下末端刚度辨识实验,基于真实动态力信号建立了时变末端动力学仿真系统,100次蒙特卡洛模拟证实了时变末端刚度辨识算法拥有良好的辨识精度(平均VAF=91.7%),利用其实现了末端交互力动态变化场景下时变末端刚度连续辨识。通过对比静态交互力与动态交互力条件下的末端刚度特征,揭示出末端刚度大小总随交互力水平上升呈现各向异性增加,而方向更显著地受到动态交互力方向变化影响的动态调节特性。3.基于末端刚度的辨识原理与调节特性,开发了基于s EMG的时变末端刚度估计模型,用切比雪夫多项式解决传统s EMG-刚度估计模型对非线性映射关系考虑的不足。四名受试者时变末端刚度估计实验的结果表明,所提模型的估计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估计模型,估计精度提高了至少22%,实现了50ms高时间分辨率时变末端刚度估计。4.将所开发刚度估计模型的估计结果通过变刚度导纳控制器实时传递给了六自由度协作型机械臂,使人与机械臂协同执行动态接球任务,结果表明人机变刚度协同策略赋予了机械臂拟人的动态交互能力,使其在人机交互场景下成功达成了多样化的交互任务目标。
其他文献
智能蒙皮技术集多源传感器、驱动器、数据采集系统与控制系统于一体,实时感知飞行器的各种参数,并通过反馈实现飞行器的飞行状态控制。不同工况下智能蒙皮中集成的传感器种类和个数不尽相同,智能蒙皮数据采集系统不仅要对多种传感器信号进行采集,还应能根据实际工况灵活地对采集系统的功能和通道数进行配置,目前常规的数据采集系统难以满足智能蒙皮传感器数量、种类灵活配置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蒙皮可重构数据采集系
学位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乃至人民生产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难以获得机器人的控制模型参数,如何合理选择机器人的控制器参数甚至取得最优参数仍缺乏便捷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引入力信息对机器人进行柔顺控制时,不合理的控制参数易使机器人陷入振荡。本文基于强化学习理论,分析控制系统代价函数形式和价值函数、控制策略的模型和更新方式,提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机器人阻抗控制器设计和优化方法。本
学位
涡轮导向叶片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部件,长期服役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其制造精度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服役性能。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中涡轮导向叶片已经由传统单联叶片发展到双联/四联叶片。相较于传统叶片,多联结构引入了流道线测点和溢出测点等大量非轮廓测点,极大地增加了测点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同时叶身四周分布有大量气膜孔导致测点数据不连续,现有方法需要大量人工介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多联涡轮导向叶片为对象,围绕
学位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肢体残疾患者的增多,修复/重建人体受损运动功能的仿人上肢机器人需求扩大。但大部分修复/重建动作拟人性不足,如何复现人类上肢自然运动是一个挑战性难题。针对如何提取人体上肢自然运动特征,用于轨迹生成复现自然运动,从而达到修复/重建患者自然运动能力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1)从需求和目的出发,分析了人体上肢各关节运动规律,根据人体上肢运动在日常活
学位
可穿戴柔性混合电子系统指能够穿戴在人体表皮以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系统,需要具有易于拉伸的灵活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工作稳定性。但目前的柔性混合电子系统还存在制备工艺复杂,集成度不高,拉伸性不强等问题,其技术难点主要在于软硬材料结合下的拉伸导线、芯片贴装以及应变分离结构的工艺设计。为此本文研发制备了一种新型柔性混合电子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柔性可拉伸要求选取新型导电复合材料(Electri
学位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要求日益提高,需要机器人具备灵巧操作的能力以及更好的安全性、稳定性。现有的机器人大多分布在简单的人类活动场景,比如工厂,完成简单的装配工作,无法完成更加精细的任务,因为机器人表面并不具备像人类一样可以感知外界刺激的皮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阻原理的柔性电子皮肤,可以辅助机器人感知接触物体时的压力;同时提出一种滑移检测算法,使得仿生手在操作物体时可以实时检测滑移
学位
手部外骨骼是肢残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康复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由于人手具有复杂的生理结构特征和灵巧的抓取操作能力,如何设计匹配人手复杂功能运动的穿戴式外骨骼是当前康复机器人研究领域的难点。本文针对这一研究难点,从人手结构特点和关节运动规律研究、外骨骼手指关节与驱动结构设计、外骨骼控制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从生理结构和运动学两方面探究人手规律。生理结构方面,根据人手部关
学位
光电成像器件是指能够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器件,在视频成像、火灾检测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近年来,钙钛矿因可调带隙、大吸收系数、高载流子迁移率和低成本等优势在成像探测领域广受关注并取得了迅猛发展。然而由于传统制造技术分辨率较低、多种材料的像素化制备困难,难以满足高分辨率、柔性、全彩成像器件的应用需求。对此,本论文提出使用电流体喷印技术制备高分辨率钙钛矿图案,通过优化成膜结晶工艺,设
学位
大型复杂构件如飞机蒙皮、风电叶片、高铁壳体等是航空、能源、交通等领域使用的核心构件,传统的加工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或者固定机床的方式完成,但是存在人力加工成本高,机床加工范围小的问题。移动加工机器人的出现为大型复杂构件的加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移动机器人对复杂构件的加工按照任务流程可以分为构件测量、位置规划、机器人寻位以及加工执行四个部分,其中移动机器人寻位的目的是根据传感器信息控制移动机器人自主运
学位
机器视觉是提升智能化水平的关键技术,图像匹配算法作为机器视觉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算法之一,可用于实现目标定位,通常被作为先行步骤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目标跟踪、人脸识别、三维重建、SLAM等领域。基于局部描述子的图像匹配算法可通过局部描述子实现各种不变性,具有良好的性能。然而,现有的局部描述子算法仍无法满足图像匹配算法在速度、精度和鲁棒性方面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图像匹配算法的性能,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