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皮层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的影响。 方法:ASA级Ⅰ~Ⅱ择期行癫痫病灶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五组(每组20例),丙泊酚1.5ug/ml组(C1组)、5.0ug/ml组(C2组)、右美托咪定0.25ug·kg-1·h-1组(D1组)、0.5ug·kg-1·h-1组(D2组)、1.0ug·kg-1·h-1组(D3组)。丙泊酚组(C1、C2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在切开硬脑膜暴露脑皮质后,将丙泊酚靶浓度分别调至为1.5(C1)、5.0ug/ml(C2)稳定15min后观察描记脑电图。其余三组于皮层脑电图监测开始前15min停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负荷量右美托眯定0.5ug/kg,维持剂量分别为0.25ug·kg-1·h-1(D1)、0.5ug·kg-1·h-1(D2)、1.0ug·kg-1·h-1(D3)维持30min后观察描记脑电图至监测结束。五组患者术中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记录血压、心率及血气变化,观察并分析ECoG变化特点。 结果:五组患者术中ECoG均有棘波出现。C2组与其他四组比,ECoGα波、β波减少,δ波增加,棘慢波明显减少(P<0.05),但没有被完全抑制,偶尔可见丙泊酚引起的爆发抑制。D1、D2、D3组患者术中随着Dex剂量的增加,术中ECoG棘波α波逐渐减少,β波逐渐减少,δ波逐渐增加, D3组β波明显减少,δ波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C2、D1组较D2、D3组的MAP、H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丙泊酚对癫痫患者ECoG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血药浓度1.5ug/ml时不影响ECoG对癫痫波的描记;右美托咪定对ECoG监测定位、循环影响较丙泊酚小,术中静脉输注剂量范围在0.25~0.5ug·kg-1·h-1之间对癫痫波未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二者均可安全用于癫痫手术患者的麻醉。 第二部分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中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ASA级Ⅰ~Ⅱ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且术中需唤醒以确定大脑皮层功能区位置的患者22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丙泊酚组(B组),每组各11例。两组均全麻诱导后,经鼻明视下置入自行研制的食道鼻咽腔导管,根据手术操作需调整丙泊酚血浆浓度3~4ug/ml、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2~6ng/ml维持麻醉。A组于皮层脑电图监测开始前15min停用丙泊酚,静脉注射负荷量右美托咪定0.8ug/kg,以0.3ug/kg持续静脉输注维持,准备唤醒时右美托咪啶输注速率调至0.1ug/kg/h,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调至1~1.5ng/ml。B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准备唤醒时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调至1~1.5ug/ml之间,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调至1~1.5ng/ml之间,行术中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监测及电刺激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和病灶切除,然后再次实施全麻至手术结束。记录术前基础值(T0)、气管插管(T1)、打开颅骨25min(T2)、唤醒中15min(T3)、重新给药后15 min(T4)五个时间点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血清IL-6、血糖、血浆皮质醇浓度;术中血气变化;唤醒期间躁动、呛咳、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情况,术后随访术中知晓发生率及其他不良事件。 结果:A组HR唤醒中15min(T3)与T0、T1相比显著下降(P<0.05)。B组MAP唤醒中15min(T3)显著升高(P<0.05)。AB组IL-6随监测时间点T0-T4持续升高,唤醒中15min(T3)、重新给药后15min(T4)与T0、T1、T2相比显著升高(P<0.05),B组IL-6增加的幅度比A组大,但两组患者组间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糖、皮质醇组内、组间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右美在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中可与丙泊酚达到同样的镇静效果,且血流动力学较丙泊酚更稳定同时不影响脑电监测。右美托咪啶与丙泊酚用于脑功能区术中唤醒麻醉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比较仍需继续加大样本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