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的黄尊三—以《三十年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dat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的剧烈社会变革,极大地冲击了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作为清末湘籍留日学生中的一员,黄尊三的心态变化及其实践活动,在其《三十年日记》中记载颇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905年黄尊三由湖南官费赴日留学。留日期间他广为接触新知识,并对日本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在经受了清政府的软弱和压迫、列强的侵略和刺激,以及革命思想的宣传后,黄尊三的心态发生变化。由起初立志学业报国,到革命取向逐渐形成。在目睹辛亥革命国内之“乱象”后,黄尊三心态再次发生变化,选择东渡日本完成学业。毕业归国后,黄尊三积极投身于民初政治,他参与湖南地方议会选举,曾任北京中央政府国务院秘书厅编纂、国务院内务部佥事等职,但最终离职而去。黄尊三还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武汉江汉大学、上海中国公学、北京私立民国大学等任职,希望以教育救国,亦皆以失败而告终。参政、从教间的转换,虽有解决个人生计之考虑,但更多的是反映出黄尊三为国效力的热情,只可惜最终结局令其倍感无奈与伤感。黄尊三曲折的人生轨迹,其实也正是动荡时局下民国知识分子生活样态的一个缩影。
其他文献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已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迅速壮大,促进
学位
对于“传说”这一文化之源的探索似乎总是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传说”一词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是近代才有的。而本文中的“传说”,不是以往与神话相关联的同义词,而是更加偏
19世纪之初,在路易斯安那购买之后,美国与西班牙在路易斯安那东部边界的认识上各执一词,也由此产生了两国之间围绕西佛罗里达归属的一系列外交争端,前后持续将近二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