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病害之一。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表明,培育抗性品种是防止稻瘟病爆发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其中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是培育具有广谱持久抗性品种的方法之一。因此,本研究以582个水稻杂交后代单株作为实验材料,采取宁夏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已克隆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km、piq、pi2、pi5、pikh和pid2的功能标记对其进行抗稻瘟病基因的分子检测,最后对抗性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的考查。从抗病性、抗稻瘟病基因型和农艺性状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旨在选育出农艺性状表现优良的抗稻瘟病基因聚合体,为宁夏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在供试材料中,18420-10、18455-5、18455-6、18455-7、18455-8、18455-9、18455-10的稻瘟病抗性表现较好,可以作为稻瘟病抗性育种的中间材料;18418-1和18421-1属于高感材料,其他农艺性状也不突出,应该直接淘汰;18447-3也属于高感型的材料,但农艺性状,尤其是产量比较突出,可以作为研究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之间的连锁关系等方面的备选材料;基因聚合体18463-10的抗性表现最好,可以作为宁夏地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点材料。(2)通过基因型分析,发现在宁夏地区抗稻瘟病基因聚合育种中,稻瘟病抗性表现突出的基因组合有(pita+pib+pikm+pi5+pikh)、(pita+pid2)、(pita+pi2)、(pita+pib+pi9+pi2+pikh)、(pita+pikm+pi2+pikh+pid2)。同时还有一些负向效应比较明显的基因型组合(pita+pib+piq+pi5+pikh)、(pita+pib+pikm+pid2)、(pita+pi5+pikh)、(pita+pik9+pi2+pid2)、(pita+pi5+pid2),建议在宁夏地区稻瘟病抗性聚合育种时慎重考虑。(3)通过抗病性、抗稻瘟病基因型和农艺性状三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发现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时,抗性水平并非随着基因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不同的基因之间表现出复杂的互作效应。同时,受不良连锁基因的影响,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的越多,对水稻农艺性状的不利干扰就越大。所以,在水稻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时对基因的选择应该包括基因本身效应和基因数量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