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临床研究,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两方面考虑进而找到并建立一种PCI性眩晕(肾精不足型)的优化治疗方案。材料与方法:从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为本项临床研究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选择了60名患者。60例全部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0.9%生理盐水250 ml加天麻素0.8 g静脉点滴日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另予针刺治疗日一次,两组均以14天为治疗周期。在两组治疗前、治疗周期结束后记录患者的眩晕严重程度、中医证候及经颅多普勒检查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上述数据的输入与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眩晕严重程度比较:治疗后两组眩晕严重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眩晕严重程度积分较对照组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下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其中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肾精不足型)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2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能够缓解头晕目眩、恶心、少寐多梦、心烦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并改善踏步试验、自发性眼震等体征,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3针刺配合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且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