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阿立哌唑和西洛他唑为模型药物,推断杂质结构,探讨喹啉酮类药物的裂解规律。首先,比较Ch P2015、USP38与EP8.1中阿立哌唑的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建立适合质谱分析的色谱条件,运用HPLC-Q-TOF联用技术,测得杂质1、2、X的MS、MS2碎片离子,推断杂质1、2、X的结构,推导阿立哌唑、杂质1、2、X的质谱裂解途径。使用制备HPLC获得未知杂质X,采用UV、IR与NMR进行结构确认,为2,3-二氯苯-哌嗪-1-丁醇,并完成杂质X检测的方法学验证。另外,比较Ch P2010、USP36与JP16中西洛他唑有关物质分析方法,建立适合质谱分析的色谱条件,运用HPLC-Q-TOF测定8个杂质的精确分子质量,采用HPLC-Q-TRAP分析MS~2与MS~3碎片离子,推测8个杂质结构,其中4个(杂质2、3、6、7)未见文献报道,推导西洛他唑和8个杂质的质谱裂解途径。最后,根据阿立哌唑、西洛他唑以及杂质的裂解途径,以发生母核(2(1H)-喹啉酮)结构断裂的6种裂解方式为基础,总结喹啉酮类药物在两个取代基给电子能力强弱不同的情况下的3种可能的裂解规律。1)当7号位上的羟基氢为弱给电子基取代,氮上无取代基时,母体结构易于裂解成带氨基的苄基正离子;2)当7号位上的羟基氢为强给电子基取代,氮上无取代基时,母体结构易于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带正电的苯环,3)当两者均为强给电子基,由于给电子作用与空间作用,母体结构易于发生羰基碳的β-断裂,形成苄基正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