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共和国初期的东西方外交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c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之间的魏玛共和国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德国历史的连续性特征,例如其外交所肩负的根本任务就是恢复一战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的世界大国地位。本文就试图以魏玛共和国初期的东西方外交为切入点,分析德国在战败的困境下,在改变了的国际格局中,如何不断探索摆脱孤立、寻求修约的道路的。除绪论外,正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影响魏玛共和国初期东西方外交政策的各种因素。通过对1870-1918年德国东西方外交政策的历史回顾,理清了魏玛共和国初期东西方外交政策的历史渊源;通过对战后德国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形势的分析,简单地勾略了这一时期影响德国东西方外交政策的国内因素;通过对战后国际形势及东西方各国外交目的的分析,概括了这一时期德国东西方外交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第二章论述的是魏玛共和国建国之初的东西方外交政策。面对国内的混乱和国际上的孤立,为了稳定建立不久的共和国,德国政府艰难地平衡着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威胁。在西方,德国政府希望依靠国内的压力和英美的支持达到修约的目的;在东方,德国希望通过德俄关系的缓和一方面给协约国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为以后德国外交保留一个可能的选择。第三章论述的是维尔特政府时期德国的东西方外交政策。鉴于前一阶段的失败,维尔特上台后发展了前任的东西方外交政策。在西方,他希望通过“履行和约政策”以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方式达到修约的目的;在东方,他通过《拉巴洛条约》不仅实现了德俄政治关系的正常化,而且间接地带来了德俄经济、军事合作的进展,从而为德国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第四章论述的是古诺政府时期德国的东西方外交政策。由于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恶化以及法国对德政策的日趋强硬,古诺上台后,德国东西方外交政策出现了危机。在西方,“履行和约政策”和消极抵抗政策相继失败,从而把德国带到了崩溃的边缘;在东方,虽然德俄两国进行了紧密的合作,但这种合作不仅不能消除德国的危机,而且还为以后的动乱埋下了隐患。第五章论述的是斯特莱斯曼上台后德国的东西方外交政策。鲁尔危机的发生最终使德国人明白,要从根本上摆脱战后的不利局面、恢复战前德国的大国地位,必须推行亲西方的政策,因而也就必须限制德俄关系的发展。因此,斯特莱斯曼上台后,在西方推行了英美支持下的法德和解政策,在东方则使德俄关系始终维持在《拉巴洛条约》的水平上。结语则简要地论述了魏玛共和国初期东西方外交政策的根本任务、它和国际格局以及国内各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它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其他文献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
为研究北京城区PM2.5浓度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及其演变特征,利用2010~2015年PM2.5浓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其进行Morlet小波和交叉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区PM2.5浓度存在显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国家为了应对危机,争相采取多种政策手段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世界性流动性过剩。
“道地药材”作为特定地区生产、质优效佳的药材,主要强调了产地的重要性。由于药材质量与疗效最终取决于活性成分的含量高低,所以产地对药材活性成分含量产生的影响,不仅体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国土资源有限,因此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以解决中国国情所决定的特殊问题。
从旗袍的起源谈起,以时代社会发展为线索,对旗袍裁剪方法、款式、面料、工艺的发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服装与社会时代变迁的关系。
期刊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探讨"智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理论层面,提出了"智慧教育"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新型技术、服务体系3层内涵,梳理了"智慧教育"所具有的典型特征,探讨了"
我国电力工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建设,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建设,不仅从总量上位于世界第二,而且整体技术水平(用技术经济指标如煤耗指标来衡量)已经达到世界电力行业的先进
本文在调查了农业专科学校学生性格爱好之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性格爱好,进行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测试,从中发现由于性格爱好的不同,对于体育运动技术学习地速率不同,因此,教师
基于上海市实地调查数据,本文对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异地转出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医疗保险报销方便程度越高,则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转出意愿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