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96例,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2.无近期感染、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脑血管病、脑外伤、肿瘤、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手术等影响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疾病;3.既往无甲状腺疾病病史,且未服用过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检测的指标包括:1.人体测量:患者体重、身高、血压,体重指数(BMI)、脉压差;2.血清学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含量(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空腹血糖;3.甲状腺激素: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素(s-TSH);4.微炎症指标: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5.影像学检查:采用美国GE-LOGIQ-7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测量。根据测得甲状腺激素水平将入选患者分为甲状腺激素正常组和低T3综合征组,对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54例,年龄为(50.2±11.56)岁,包括非透析患者56例,血液透析患者40例。9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单纯血清FT3降低35例(占36.46%),提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以低T3综合征为主要特点,甲状腺激素正常34例(占35.43%),其他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共27例(占28.11%)。终末期肾脏病低T3综合征组与甲状腺激素正常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血压、血糖及透析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3综合征组的TC、TG、LDL-C均高于甲状腺激素正常组(P<0.05),HDL-C低于甲状腺激素正常组(P<0.05);低T3综合征组患者的Fbg、MPV、CRP水平均高于甲状腺激素正常组(P<0.01,P<0.05,P<0.01)。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FT3水平与TC、TG、LDL-C、Fbg、MVP、CRP均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O.01)。此外,低T3综合征组患者的CIMT高于甲状腺激素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T3与CIMT呈负相关(r=-0.40,P<0.05)。最后,低T3综合征组与甲状腺激素正常组的Hb、ALB、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多伴有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其中以低T3综合征最常见;2.低T3综合征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加重血脂紊乱、炎症反应及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