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镧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发光性能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s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依据配位学原理,能级匹配和能量传递机制,选择刚性强、共轭度大的羧酸作为第一配体,选择邻菲哕啉(phen),DMF(N,N-二甲基酰胺)等作为第二配体,通过分子设计和组装的方法,利用常温搅拌和溶剂热合成方法,进行了系列Ln3+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得到10个发光配位聚合物。对10种发光配位聚合物单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和SHELXTL程序解析。确定了它们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分子式如下:①[Yb(NH2-C6H4-COO)2DMF(HCOO)(H2O)]n;②[Ho(NH2-C6H4-COO)2DMF(HCOO)(H2O)]n;③[Er(NH2-C6H4-COO)2DMF(HCOO)(H2O)]n;④[Sm(NH2-C6H4-COO)2DMF(HCOO)(H2O)]n;⑤[Tb(NH2-C6H4-COO)2DMF(HCOO)(H2O)]n;⑥[Pr2(NH2-C6H4-COO)4(DMF)2(HCOO)2(H2O)2]n;⑦{[Er4(NO2-C6H4COO)12(H2O)10]·2H2O}n;⑧{[Pr(2,5-dcp)(CH3COO)(H2O)·3H2O]n;⑨[Cr(phen)(C6H4N-COOh(NO3)·3H2O];⑩{Cd(phen)(H2O)(CsH4O4)·3H2O}n。这10种配位聚合物均为首次合成。它们的结构不同,有单核,四核,1D链状结构,3D层状结构,从而丰富了配位聚合物的拓扑结构和内容。对所有产物进行了UV-VIS-NIR吸收光谱,IR光谱,UV-VIS荧光光谱的测定。对在近红外区有特征发射的化合物(1)、(2)、(3)、(7)和(8)进行了NIR荧光光谱的测定和分析。化合物(6)应该在近红外区有发射峰,但因近红外发光测试要去北大做,所以来不及。研究了化合物在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区的荧光发射,特别是对比研究了电子吸收光谱和近红外发射光谱。对比分析表明,在红外发射光谱中出现的位移、劈裂和加宽等现象在相应的UV-VIS-NIR吸收光谱中也存在,两者是相互佐证的。上述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Ln(III)离子在形成配合物之后,由于内部能级调节使自身能级有所改变从而发生了一定的劈裂和加宽。
其他文献
两亲性聚合物因为有很大范围的应用,已引起大众的广泛兴趣。尤其是疏水性橡胶大分子链上接枝亲水性侧链后,具有亲水性和吸水膨胀性而更加受到关注。本工作将二种不同的两亲性接
本文依据分子设计原理,采用常规水溶液合成方法和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具有Strandberg结构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IR、XRPD、TG分析及X-射线单晶结构对这
细乳液聚合一般分为两步:细乳化过程和聚合过程。即首先使用高效率混合器进行细乳化,然后将所得细乳液转移到反应器中使用磁力搅拌器或低剪切的搅拌器进行聚合。这一特点阻碍了
钛硅分子筛是(TS-1)一种优良的选择氧化催化剂,但是关于骨架Ti的落位和其酸性至今仍存在争议。本论文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量子力学与分子力学联合的ONIOM2方法对含Ti的MFI分子筛(TS-1)中Ti4+离子在三种不同骨架落位上所表现的Lewis酸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利用碱性探针分子(CO, NH3,乙腈和吡啶)和极性溶剂分子在骨架Ti活性中心的吸附作用,对吸附络合物的几何结构和吸附能进行了计算,并
传统的水相合成法通常存在着如下弊端:无定形沉淀的产生,pH值的调控,金属盐在水相中容易水解,由于体系中掩蔽剂、聚合物、胶束等的加入而引入杂质等,而这些弊端在非水体系中都能够
伴随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兴盛,尤其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加速推进,人类在为取得的伟大成就呐喊的时候,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