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偶极子的方向对Ⅰ型胶原纤维产生二次谐波的影响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e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Ⅰ型胶原纤维是生物组织中能够产生二次谐波的一种物质,通常为柱状结构。并且Ⅰ型胶原是动物皮、骨中胶原蛋白的主要存在形式,所占比例很大。二次谐波显微术(SecondHarmonicGenerationMicroscopy)是一种利用聚焦光场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二次谐波信号进行成像的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二次谐波显微术不仅具有三维空间分辨能力,同时还可以避免荧光标记物对活性生物样品的光毒作用以及光漂白现象。近些年来,二次谐波显微技术成为显微成像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领域。  本文建立在具有准晶体结构的Ⅰ型胶原纤维理论模型上,假设胶原纤维具有二维正方晶系结构,存在于胶原纤维内部的柱状超分子(也就是胶原偶极子)满足圆柱对称(C∞)和克莱曼对称。在此基础上,我们阐述了聚焦光场下所激发的二次谐波的显微成像理论,并重点讨论了胶原偶极子的取向对胶原纤维产生二次谐波的影响。在上述所提及的理论模型基础上,我们首次考虑了所有可能存在的胶原偶极子的取向对二次谐波的影响。在高倍数值孔径显微镜聚焦下(NA=1.4),对于具有不同直径(d1)的胶原纤维和不同的准相位匹配阶数(m,l),我们全面分析了胶原偶极子的方向角Φ对二次谐波出射强度、最大二次谐波出射角(θmax,()max)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前向二次谐波与后向二次谐波强度比值(F/B)产生的作用。  我们发现当准相位匹配参数(m,l)取值为(1,0),(0,1)和(1,1)时,二次谐波强度随胶原偶极子方向角Φ的变化曲线有两叶(这两叶呈轴对称)。当Φ=0°,180°(此时胶原偶极子平行于胶原结构对称轴),二次谐波强度达到最大值;当Φ=90°,270°(此时胶原偶极子垂直于胶原结构对称轴),二次谐波强度取得最小值。在考虑高数值孔径(NA=1.4)下胶原偶极子方向角Φ对最大二次谐波出射角(θmax,()max)的影响时,我们得到最大出射角()max随胶原偶极子方向的变化曲线比较复杂,而最大出射角θmax的曲线变化则相对比较简单。在(m,l)取值为(1,0),(0,1)和(1,1)时,当胶原原纤维直径d1从75nm变为200nm再变为500nm,θmax值不断减小,这意味着当直径增大时二次谐波出射存在一个由后向变为前向的趋势。与(m,l)为(1,0)和(1,1)两种情况相比,角()max在(m,l)为(0,1)时的变化曲线浮动强度激烈,并且不再沿着Φ=180°对称,而且其变化区间也变得更大。在考虑高数值孔径(NA=1.4)下胶原偶极子方向角Φ对前后向二次谐波强度比值(F/BSHG)影响时,可以清晰的看到由方向角Φ引起的比值F/B的变化是很微小的,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周期性,其对称轴为Φ=180°。  由于二次谐波信号的产生与入射光的偏振方向紧密相连,并且超分子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生物组织的结构信息,因此为了进一步辨别生物组织是否病变,PSHG(polarizationsensitivesecondharmonicgeneration)显微术在探测偶极子方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前人的研究工作,本文首次在Ⅰ型胶原准晶体结构上考虑了胶原偶极子的取向。在高倍显微镜聚焦下,我们考虑的不是单根的胶原原纤维(collagenfibril),而是由一束原纤维正规排列构成的胶原纤维(collagenfiber)。并且本文提到的高聚焦显微镜下的入射光场不同于之前运用了傍轴近似和平面波近似的低聚焦显微镜下的入射光场。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生物组织病变的检测,而且完善了在具有准晶体结构的Ⅰ型胶原纤维激发二次谐波的理论。
其他文献
半导体自旋电子学是当今物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如何操控电子的自旋自由度,长期以来,如何在不需要强磁场和室温条件下进行自旋极化电子的注入、输运及检测
关于基础与创新孰重孰轻,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要重视基础,并将基础转化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的“双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基础过剩”,如有学者尖锐地指出“双基”理论引领下的基础教育正在残害童年,对民族的创新能力是致命的剿灭。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尤其在提出“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后,要求加快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
期刊
随机表面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随机表面的研究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如:薄膜生长动力学、天体冲击引起的断裂、微电子元件设计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随机表面的研究一
作为18世纪独树一帜的“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而其成名作的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从根本上否定7当时统治阶级的“文
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近几年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Gr(a)itzel教授成功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来,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电池光阳极材料
光诱导光学格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本质就是利用交叉激光形成的驻波场来产生格点。其应用之一是用来捕陷冷原子,以便对冷原子系统进行细致研究。目前,光格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锂离子电池(LIB)凭借比容量高、寿命长等特点应用于电子产品、动力汽车及大型电网储能等多个领域。与LIB相似的钠离子电池(SIB)的开发使用可极大地缓解LIB有限的锂资源和较高成本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负极材料对LIB和SIB的电化学储锂/储钠性能的提升起着决定性影响。石墨负极过低的工作电位易引起安全隐患,并且不适于传输较大半径的Na+(1.02?)。探索综合性能更优且允许Li+/Na+
从20世纪以来,人类对于光学的研究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从几何光学到物理光学,再到现在的量子光学,人类对于光的认识越来越全面透彻.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光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
红细胞变形能力是指红细胞能自由通过比其自身直径小的微血管的能力,又称为变形性。变形性是一种重要的流变现象,是微循环的重要条件;变形性下降会导致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受阻,影
隧道效应是一个重要的量子现象。在超导微观机制的研究中,隧道谱研究是一个很有用的手段,很多理论和实验工作者都在试图用隧道谱来获取超导体中的一些基本参数,诸如超导能隙、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