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梁入北文人研究——兼及文人迁移与南北文风融合之关系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北文人作为南北朝时期一个特殊的文学创作群体,其与南北文风融合之关系研究近年来颇为学界所关注,而作为南朝文风最重要的表现者——萧梁文人的入北自然是个更应该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正是以这一群体为研究对象分五章进行论述的:第一章主要论述文人迁移与南北文风融合之关系,重点着眼于南渡移民对南方经济文化的开发,并结合北方文学在移民期间的发展,阐述南北文风逐步走向分庭抗礼的演变历程;第二章从文人迁移的角度论述入北文人的产生途径及其入北行迹,就官方的交聘活动及私下的奔北行为分别阐述入北文人对南北文化融合产生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并对南北文坛的发展局面做一个简略的大局阐释;第三章重点梳理萧梁入北文人资料,就有作品留存的作家进行分类编排、分析,从而较为清晰地呈现萧梁入北文人的群体活动;第四章在第三章论述的基础上选择萧梁入北文人代表人物庾信作个体研究,具化地分析庾信对南朝文风的沿革和对北朝文风的接受;第五章结合整体展现和具化分析对萧梁入北文人群体对南北文风之融合所作出的贡献作一个比较客观的评述。笔者以为对萧梁入北文人的活动略作考述,不仅可以侧面透视当时南北文化交流的情况,还能更加清晰、深入地了解南北文风融合的部分进程,从而对南北文风融合的整个脉络有较为客观、真实的把握。
其他文献
武安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的东麓。由于地处晋语、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界处,加之普通话的影响,武安话正处在复杂的变化中,尤其是入声正在加速舒化。因此对武安话的入声
公文不仅是用文字处理国家事务的工具,而且是国家使用文字处理公务的产物。我国第一部公文集是被称为"神州古籍,唯此最先"的《尚书》,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公文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其中令文是古代下行公文中一种重要的文体,而篇章完整、意思表述明确的令文最早见于《周书·王会》里《四方献令》,发展到秦汉之际令文数量增多,文学性渐突,"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创作者为身处高位的统
辽代翻经沙门希麟所撰的《续一切经音义》,简称“希麟音义”。是其依照唐释慧琳所着《一切经音义》的体例,所作续作。是书徵引广博,经史子集无所不包。有些典籍仅见与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