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七氟烷能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影响患者术后肌松恢复。为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七氟烷与顺式阿曲库铵合用时患者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变化,以指导静吸复合麻醉时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防止术后肌松残余。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体重18~30kg/m2。排除标准: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有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史者,严重贫血或术前服用对肌松药有影响的药物者,有个人或家族恶性高热史者,有近期烧伤或严重创伤史者,对神经肌肉阻滞药易感者,有慢性嗜酒或药物滥用史者,体重指数大于30kg/m2或小于18kg/m2。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P组)、1%七氟烷组(S1组)、1.5%七氟烷组(S1.5组)、2%七氟烷组(S2组)。入室后建立前臂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2~4ug/kg,丙泊酚1.5~2 mg/kg,琥珀胆碱1mg/kg,气管插管前气管内行表面麻醉,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麻醉诱导后P组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合并67%的笑气维持麻醉,S1组、S1.5组、S2组分别吸入1%、1.5%、2%浓度的七氟烷合并67%的笑气维持麻醉,根据需要给予芬太尼0.05mg或0.1mg静注。全部患者均行机械通气,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4~5 kPa。麻醉维持35 min后,各组均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采用TOF-WATCHSX(Organon公司,荷兰)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行肌松监测,电流强度50mA,T1肌颤搐定标为100%,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刺激间隔12s,记录从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完毕至T1肌颤搐降至0的时间(T0,即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从注射完毕至T1肌颤搐恢复到25%的时间)、T1肌颤搐恢复至50%、90%的时间(RT50、RT90)和恢复指数(RI,从RT25至RT75的时间)。结果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各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S2组T0缩短,S1、S1.5、S2组临床作用时间、RT50、RT90、RI延长(P<0.05);与S1组相比,S1.5、S2组临床作用时间、RT50、RT90延长(P<0.05);与S1.5组相比,S2组临床作用时间、RT50、RT90、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麻醉相比,吸入2%的七氟烷能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吸入1%、1.5%、2%的七氟烷能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与吸入1%七氟烷相比,吸入1.5%、2%的七氟烷能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时间。在临床麻醉工作中,七氟烷与顺式阿曲库铵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七氟烷能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术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估计患者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灵活掌握顺式阿曲库铵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使术毕患者神经-肌肉功能尽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