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脉冲提取与夹杂对地震动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断层地震动中存在大量脉冲记录,速度脉冲对长周期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速度脉冲引起了地震学家和工程师的共同关注。夹杂和夹层等复杂场地在不同频率下对地震动具有放大效应或屏蔽作用,在建筑物的选址与抗震设防时应该注意其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建立一个能够较好拟合脉冲记录的脉冲幅值、脉冲周期和半脉冲个数及其相位的数学模型,初步研究三维垂直入射夹杂和夹层对地震动的影响,以及夹杂和夹层对典型速度脉冲的脉冲特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结合前人对速度脉冲提取方法的研究,建立一个新的脉冲模型数学表达式,可拟合形态各异的速度脉冲,并给出与之相适应的速度脉冲辨别指标。利用NGA、汶川地震和鲁甸地震中的脉冲记录,比较了本文方法与Baker小波法的结果,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脉冲模型数学表达式的拟合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原速度记录中的脉冲特性,且可用在提取速度脉冲后的残余能量比(Energy ratio)作为脉冲型地震动的判别指标。(2)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和传递函数,研究了夹杂的尺寸、阻抗比、埋深以及两个夹杂间距对地震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同一频率下,受夹杂影响最大点位于平行于入射波振动方向且过夹杂形心的直线上。低于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时,受软夹杂影响最大的点位于夹杂两侧;高于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时,受软夹杂影响最大的点是形心。某频率下放大效应区域长轴长度大约是该频率对应的波长。随着夹杂尺寸的增大,受夹杂影响最大点到形心的距离增大;在软夹杂中,形心处传递函数的增长程度最大;在硬夹杂中,形心处传递函数的减小程度最大;软夹杂放大效应和屏蔽作用和硬夹杂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都减小;放大效应起始频率到屏蔽作用起始频率的区间减小。随着阻抗比的增大,软夹杂放大效应和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增大,硬夹杂屏蔽作用起始频率减小;放大效应起始频率到屏蔽作用起始频率的区间增大。随着埋深的增加,软夹杂放大效应和硬夹杂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增大;硬夹杂安全区域长轴长度增大;软夹杂危险区域长轴长度减小;软夹杂形心处传递函数的减小程度最小。硬夹杂主要起到屏蔽作用,对远离夹杂区域的放大作用可以忽略。当波长小于两个夹杂的间距时,二者基本互无影响。受夹杂影响最大的区域位于它们之间,其影响程度随着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间距的减小,软夹杂放大效应和硬夹杂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减小,而软夹杂的屏蔽作用的起始频率不变。(3)三维单一夹杂和实际复杂夹层对速度脉冲的影响表明,随着夹杂尺寸b变大,PGV和脉冲幅值的变化也在增大,当夹杂尺寸大到可视为夹层时,PGV和脉冲幅值的变化会非常明显,但脉冲周期几乎不变。
其他文献
扁薄壳结构由于其造型美观、受力合理、经济实用,在建筑、机械、化工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破坏的主要形式是屈曲失稳,呈现突发性,常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结构的几何参
随着输液管道系统在航空航天工程、核工业、化工、机械、海洋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输液管非线性流固耦合振动所导致的系统的破坏也不断涌现,因此输液管道系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结构的优化设计能使材料的分布达到合理的状态,从而使结构设计达到经济与安全的要求。然而,传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对需要优化的目标函数和其所受的约束作出过多的限制,对求解实
从理论上讲,应该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譬如,大部分资本性地方公共产品(比如道路、桥梁等)都是由地方来提供,这些项目建设周期长,如果通过税收来弥补其成本,会造成项目成本负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元件堆叠封装(PoP)逐渐兴起,PoP封装的制造工艺过程是保证半导体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封装器件是由热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在封装加
学位
桁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是通过合理确定结构杆件的横截面积,使结构在能够承受给定荷载并满足多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结构重量的目的。由于实际工程结构的荷载、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运行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采用手工方式或传统的MIS(信息管理系统)方式管理电网不够直观,获得的信息不全面,不及时,难以适应目前国家电网生产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本系统建设将成为配电网设备属性、地理分布、电网拓扑结构展示平台;平台使用C/S和B/S两种架构发布,使供电局内部资源网的共享和互访,通过WEB方式实现配网管理功能和远程访问。以期实现图形管
近年来,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用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由于其随机性和非连续性,使分布式电源并网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变差。因此,微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微电网可以分别在孤岛和并网下运行,对微电网的控制实质上是对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控制,由于单个分布式电源在运行过程中容量不够,所以通常是多个并联运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