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园形态有机生长的高校新建建筑设计研究——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林火实验综合楼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iant_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在历经十几载的合并、扩建和发展浪潮后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新校区。由于大学校园建设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加之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等因素,新校区的建设逐步从激进化的粗放扩张转向满足学校内在需求、追求教学科研质量为主的精细化设计。校区内部新增建筑的设计既需要顺应外在的客观要求,又应该遵从内部的结构秩序,使校园建设成为良性的有机生长过程。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仙林校区为例,面对学科种类和科研设施急速扩张的客观要求,通过一次规划、多期建设、逐步调整的操作方式,对校园环境进行整合利用,塑造了连续的空间结构和特有的场所文脉,使校园整体形态呈现有机生长的模式。  基于以上观点,本次论文依托笔者参与的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仙林校区林火实验综合楼建筑设计项目,通过对校园建设过程的总结,重新定位建筑在校园形态有机生长中的位置,从对校园整体结构、空间环境、场所风貌进行继承优化与整合利用入手探讨建筑自身介入校园形态的原则和策略,并从选址布局、功能复合、空间组织和外立面设计四个部分展开重点介绍,详细阐述笔者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手法。希望本文能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仙林校区未来的校园发展和后续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有益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本课题是关于我国小城市城市设计空间尺度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在城镇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小城市,核心是小城市城市设计适宜空间尺度模式的建构。首先,界定了城市空间尺度的概念,依
建筑遗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整个社会信息化浪潮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受到相关人员的广泛关注,是
街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道路围合而成的城市用地的集合。通过考察街区形态的历史演变及现状特征,将街区形态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建立对街区形态的认识体系,有助于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我国城市住区建设量呈现了几何式增长。城市住区在市场化运作开发和解决城市住房供求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开发商绞尽脑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种种城市问题的显现使承载城市功能运转的空间网络成为关键的研究对象。本文以空间句法研究的核心成果——“城市空间具有多层级网络结构特征”为理论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安全度下降、城市生活品质降低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由果溯因,造成这些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利益与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肯定。本文中“城市建设更新改造”的定义是与传统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区别。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
建筑空间序列是建筑空间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运动中的人的空间体验。祭祀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空间,其空间序列设计与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祭祀文
建筑并非粹的形式,而是由各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所形成的复杂事物。它呈现出的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极少主义”形象,而可能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复杂状态。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住区商业设施作为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设施,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住区居民对于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需求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