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增产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02553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粮食问题以及未来粮食供给趋势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一个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的继续增加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耕地资源将会进一步缩减,粮食供给问题也将日益严峻。这一背景下,要保证我国粮食供给水平将主要依靠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口粮消费总量中小麦占了43%左右,因此,小麦的稳产增产对于确保我国粮食总体供给水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小麦输出地区,具有稳定的小麦供给能力,较完备的小麦种植体系和成熟的小麦种植技术。1990-2009年间,山东省小麦平均单产水平达到336.2公斤/亩,高于同期全国小麦单产82.4公斤。因此,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小麦的增产潜力及影响因素,对于掌握我国小麦单产增长特征乖内在规律,为今后我国各地区小麦种植提出指导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产量的提高无非依靠两个因素,一是播种面积的增加,二是粮食单产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人均耕地资源将会继续减少,依靠播种面积的增加来提高粮食产量,满足国内粮食供给难度相对较大,要增加粮食产量必须更多的依靠单产的提高。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对山东省小麦平均产量增产潜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建立了以自然因素、品种因素、生产条件和技术措施为一级指标的小麦增产潜力影响因素评价模型,通过专家评分法,计算出影响小麦增产潜力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其次,本文选取了自然因素、品种因素、生产条件和技术措施中的具有代表性并且可量化的因素:成灾面积比例、以时间变量变化代表的科技进步率、小麦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劳动力投入以及有效灌溉面积比例作为变量,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各个因素对小麦增产潜力影响的弹性系数。再次,根据建立的生产函数模型对未来山东省小麦单产进行了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除自然灾害和客观自然条件外,品种改良和良种推广仍然是促进小麦增产的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在生产条件和技术措施中,有效灌溉面积比例居于各影响因素之首,其次是亩均农药施用量;而亩均化肥施用量和劳动力投入量对小麦单产的影响为负,说明目前存在化肥施用超标以及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小麦单产的提高对化肥和劳动力的依赖程度降低。从预测结果来看,2025年山东省小麦单产可达到552.35公斤/亩,比2009年增长28.24%,为了进一步验证预测结论,本文对2001年到2011年我国农业部主推小麦品种试验田平均产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仅品种改良这一项使2011年我国小麦主推品种试验区平均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约14.63%,而在分区比较中,黄淮海地区增长了近18.2%,增长幅度最高的西南地区增幅达到了28.34%,所以在未来若以良种配以良法,这以预测结果仍有可能实现。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如何提高小麦单产潜力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主要是强调进一步重视品种改良和推广工作,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劳动力素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规模化生产。
其他文献
居民态度是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社区(居民)支持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对“乡村社区旅游支持模型”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研究模型
学位
文章首先介绍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乱象,并对乡村旅游的含义、乡村旅游地的含义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讨论。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提出文章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介绍了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深度访谈法、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等。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在生态文明、旅游生态文明、乡村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
媒介融合时代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直播在媒体领域被广泛使用并迎来井喷式发展.移动直播作为一种技术形式,正深刻影响媒体变革,为媒体的融合与转型创造契机.本文
企业信息化即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挖掘及响应企业的管理理念,整合企业现有的各项业务及管理职能,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为企业的战略、职能、生产层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其本
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市场容量扩大最迅猛的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对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愈益强烈。然而,国内服务提供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随着古村落旅游的蓬勃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薄弱的,主要以《旅游资
本文以安徽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近年来的发展成效为蓝本,从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舆论阵地;创新引领,推动深度融合;打造品牌,增强广播影响力等方面入手,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对农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