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加入WTO、全球市场环境的形成,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而不得不从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去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采购管理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根据科技进步、物资产品不断丰富和企业面临市场环境不断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社会现实,以企业采购应对市场环境变迁为视角,将企业采购管理理论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基于库存理论的采购管理理论、基于供应链协调的采购管理理论以及逆向拍卖采购管理理论。在分析阐述企业采购管理机制变迁的基础上,使用博弈理论的规范研究方法,重点研究逆向拍卖采购机制及其效率的相关问题。首先,研究了逆向拍卖采购的三个常用机制。第一,修改经典拍卖理论中投标者成本的分布条件,在供应商对拟投标项目成本估计独立、不同分布、投标者和采购者均为风险中性条件下,研究了不公开保留价的第一价格密封投标采购机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推导了投标者的最优报价策略,研究了采购者最优保留价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得出了该机制资源配置效率有关的结论:供应者报价高于其成本估计;参与投标的人数越多,供应者报价溢出成本部分就越少。第二,对于采购中常见的采购商品多属性问题,在供应商成本和采购商效用具有可加属性的条件下,将属性维数扩展到任意自然数、应用多属性模糊评价方法,将各属性等级权重值设为供应行业提供此属性等级的平均边际成本,设计了一个最优的多属性逆向拍卖采购机制,通过模糊评价方法将多属性逆向拍卖采购机制转化为正向第一“价格”拍卖机制,该机制是激励相容的。也就是说,该机制能从具有行业平均边际成本的供应商中自动选取符合采购商属性偏好而且成本最低的优势供应商,同时淘汰高于行业平均边际成本的供应商。第三,就采购中所经常涉及到的采购物品种类多、数量大的问题(如制造行业企业的物料采购),为了实现多物品多量的最优解决定和激励相容条件,在一个独立垄断的风险中性市场购买方、每个供应商每类产品的产量都不足以满足采购方的需求量,但是每一类产品所有供应商的供应量之和远大于其需求量以及存在大量这类具有产量限制的风险中性供应商的市场假定条件下,设计了一个密封投标使采购总成本最低的多物品多量逆向拍卖采购机制,该机制可以避免委托第三方和信息泄露问题,同时将采购物品的种类和数量扩展到任意自然数,发现使采购总成本最低的多物品多量密封投标逆向拍卖采购机制是激励相容的。其次,进一步比较了第一价格密封投标逆向拍卖采购机制与传统谈判采购机制的交易效率。通过限定第一价格密封投标逆向拍卖采购机制博弈模型中投标者成本及采购者估价的区间和相应概率分布,在两种采购机制既定的交易规则下,通过谈判博弈和逆向拍卖博弈,研究买卖双方的均衡出价策略,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机制各自的可行交易范围,从而对比揭示了两种机制的交易效率。发现谈判机制与第一价格密封投标逆向拍卖机制的采购相比,当供应商数大于等于2时,一方面,逆向拍卖采购机制的交易范围明显大于谈判采购交易机制,而且逆向拍卖采购机制扩展的交易区域为接近交易规则下边界的区域,也就是位于采购者的低估价区域而又大于或等于供应者的生产成本区域;另一方面,由于买卖双方关于采购商品成本信息的不对称,逆向拍卖采购机制通过供应商的竞争性投标,能有效揭示供应商的生产成本信息,从而提高采购交易的效率。鉴于此,本文认为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运用逆向拍卖采购机制既能提高采购交易的效率,又能降低采购成本。第三,从确保逆向拍卖采购机制运行效率、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增加社会福利的视角,综合研究了拍卖中“强”卡特尔的第一、第二价格两种典型的合谋机制,探讨了其特点。进一步在卡特尔成员数小于和等于总投标人数时,探讨了卡特尔代表参与公开拍卖的出价策略及采购拍卖者的最优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卡特尔第一、第二价格合谋利益分配机制并不能引导卡特尔成员真实报价,在第一价格合谋利益分配机制中,卡特尔成员的汇报价低于其估价,在第二价格合谋利益分配机制下,卡特尔成员报价要高于其估价,即卡特尔成员的汇报价是机制依赖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卡特尔成员数等于总投标人数时,第二密封价格公开拍卖比第一密封价格拍卖更有利于卡特尔合谋的稳定,而在第一密封价格公开拍卖中,隐藏保留价会增加合谋的难度。当卡特尔成员数小于总投标人数时,公开拍卖中拍卖者采用不公布保留价的任何形式,若卡特尔采用第一价格合谋机制,合谋是非效率的,而若卡特尔采用第二价格合谋机制,当卡特尔代表的估价高于预拍中第二高价时,卡特尔的合谋无效。最后,进一步实证了逆向拍卖采购机制能降低采购成本的理论结论。采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7——2002年的面板数据,使用EVIEWS 5.1计量统计软件,将各省市自治区1997——2002年间的道路建设单位面积成本的改变设为1和0的二元变量,选择二元离散选择模型的Logit模型、回归计量了道路建设单位面积成本的改变与逆向拍卖采购机制之间的关系,发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使用逆向拍卖采购机制对于道路建设单位面积成本的减少具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第四章的命题4.1相对于谈判采购来说,使用逆向拍卖采购会带来更低的采购成本这一结论成立。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自1998年开始连续几年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在数量规模上的较快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在道路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高效率的投资效益,通过使用逆向拍卖采购(招标)机制,显著地降低了道路建设的单位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促进了经济增长在质量上的提高,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