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对称细胞融合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对百叶枯病抗性到栽培稻中的探索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仅次于稻瘟病的重要水稻病害。中国水稻抗白叶枯病的主要问题是能够利用的抗性基因源单一,现已采用常规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转基因技术培育抗病基因聚合系。因此,挖掘和利用白叶枯病抗性基因资源对栽培稻进行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疣粒野生稻具有一系列栽培稻不具有的优良遗传性状,是我国现存的三种野生稻之一,对白叶枯病有极高的抗性。但是由于它的染色体组与栽培稻的差异很大,有性杂交不亲和,难以把疣粒野生稻中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中。所以,本文对利用不对称细胞融合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对百叶枯病抗性到栽培稻中进行了探索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良好的疣粒野生稻胚性悬浮细胞系,得到了疣粒野生稻的最佳悬浮培基:AA大量元素+B5微量元素+B5有机成分+300mg·L-1CH+500mg·L-1Pro+500mg·L-1Gln+2mg·L-12、4-D+3.0%蔗糖。   2.以疣粒野生稻悬浮细胞为材料,建立了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系统地研究了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各种因素,得到了疣粒野生稻的最佳酶解体系:27.5℃黑暗条件下,1.5%纤维素酶+0.2%果胶酶+5mmol·L-1MES酶解4h。原生质体用优化的培养基KM8p+2mg·L-12、4-D+0.2mg·L-16-BA+500mg·L-1CH+100mg·L-1Pro+10%葡萄糖。   3.利用PEG结合高pH-高钙诱导法获得了疣粒野生稻与日本晴对称性融合的杂种细胞。最佳融合条件为:40%PEG(8000)+50mmol·L-1CaCl2·2H20,pH=10.5,融合30miN,融合率为1.5%。   4.用UV对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进行失活处理,发现影响不是很明显,大多数细胞仍能分裂;用2.5mmol·L-1IOA处理日本晴原生质体15min失活效果最好。   5.用白叶枯病菌Y8侵染云南三种野生稻成株和离体叶片后,记录病斑,疣粒野生稻是高抗,普通野生稻为中感,药用野生稻是中抗,测定它们的MDA、SOD、POD、CAT等后发现酶活与抗性成正相关,MDA含量与抗病性成负相关。   建立的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体系及疣粒野生稻与日本晴对称性融合的稳定杂种细胞的获得,为后续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转移疣粒野生稻优良性状和基因到栽培稻的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TD-LTE是以中国产业为主,广纳国际先进标准TD-SCDMA的长期演进技术.作为系统组网最核心的干扰控制技术,将对TD-LTE建网效果形成较大影响。针对此课题,本文提出了两种基于时频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EC4.1.1.39,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按前人方法纯化45%—55%(NH4)2SO4沉淀下的RubisCO(RubisCO45%—55%)。在Native-PAGE只呈现Mr457kD;
CPC-like(CPL)基因家族属于MYB超家族,它们具有单个R3型MYB保守结构域。该家族基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物质代谢和胁迫响应等。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大戟科落
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刷新着人类对未知世界和极限领域的认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并随之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如智能工业制造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以及
玉叶金花属(Mussaenda L.)是茜草科(Rubiaceae)中的一个古热带大属,具有丰富的繁育系统类型和生活型,是研究繁育系统与形态进化的理想材料。然而,目前对该属的繁育系统进化途径的
随着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逐步提高,电力安全工器具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供电企业电力安全工器具应用主体多样、管理标准不统一,造成管理不规范、现场违章多发.
超宽带因其具有诸多技术优势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超宽带与传统窄带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共存问题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超宽带穿墙成像雷达利用超宽带信号的宽频带特性以及电磁波对非金属障碍物的穿透能力,能够实时探测隐蔽于墙壁等非金属障碍物后面目标的数量、空间分布和活动情况等信息,以图
学位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的发展,通信系统对网络之间同步精度变的越来越高,传统的GPS方式和NTP同步不能满足系统的发展。在2004年,安捷伦公司提出PTP(IEEE1588)同步方式。该方式可能达
因能获取地物目标的多维信息,多角度高光谱成像系统在森林探测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优势。传统的多角度高光谱成像系统是利用多台高光谱成像仪按不同角度安装固定的方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