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西门民生思想及其历史际遇阐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yp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圣西门位于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首,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中不可忽视和裁掉的人物。国内学界对圣西门思想的研究已呈微式,这其中的原因诸多。就已有的关于圣西门思想的研究成果来看,鲜有持民生视角者。而对民生的关注是圣西门构建其思想理论体系的一定动因,人民过上幸福富足文明的生活是其理想的价值目标。发掘阐析圣西门民生思想对推进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圣西门民生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非偶然,是其所处的历史条件、思想理论条件和个体条件综合促成的产物。圣西门的民生思想有着一个相对完整的构成,其中包括其民生思想的内容框架、若干维度和基本特征。圣西门民生思想在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给以后人在理论和实践上诸多有益启示,同时圣西门的民生思想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确立实现良好民生的生产力原则、主体力量、革命道路、分配原则,实现了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革命性超越。列宁通过建立旨在实现美好民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向、以社会主义制度保障民生、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善民生,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圣西门民生思想的超越。空想思想与实践对中国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事业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危害,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其复杂的原因。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新型的民生观,这一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新型民生观的形成与不断完善,标志着对圣西门民生理想的实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不断深入。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探讨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创造性探索和回答而形成的基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89年、执政61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以来,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所以不断取得胜利与党的建设这一重要法宝是分不开的。一直
中国传统法律中没有专门的诉讼程序法律,就意味着也没有诉讼费用收取方面的专门规定。因此司法过程之中必然会存在大量的陋规,这些陋规一方面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另一方面造成了司
学位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各个地域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及地域文化。这些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营造了当地居民特有的人文环境,同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