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然而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两难冲突已经引起人们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新思考,尤其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环境资源约束对中国长期的经济持续增长影响的相关问题更是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等对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整个分析思路是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总结国内外贸易、FDI等影响坏境的理论成果,形成一个用来分析贸易、FDI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为正相关关系且是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的格兰杰原因;结合贸易—环境矩阵(TEM)的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部分行业有向“调整型区域”与“警惕型区域”移动的趋势,中国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通过借鉴王慧炯模型分解模型的思路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造成的污染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近几年绝大多数部门单位出口值排污量正在逐步减少,出口结构与环境技术水平有利于减少出口引起的污染,要改善中国出口贸易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需要调整出口结构和改善环境技术水平,重视各种污染排放物减排力度,防止出现少数部门污染排放物之间此消彼长的现象;同时,运用现代经济计量中的单位根分析、协整理论、VAR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等最新技术,探讨中国出口贸易、FDI以及环境污染之间动态均衡关系及冲击响应:随着中国经济与贸易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区域划分在研究贸易与环境政策问题时的局限性愈发凸显,通过分析1992—2005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十几年来经济、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在求出各省市、自治区综合因子得分的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实证研究的区域分类与传统区域分类的较大差别为贸易与坏境污染的区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最后,利用面板模型方法分析聚类后四类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并进而基于检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