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拼布艺术,英文称为PATCHWORK,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义的时尚。拼布的过程,就是把一块好好的布料扯碎,再一块块拼起来的过程。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古典唯美主义情调吸引着众多的拼布爱好者。拼布工艺最早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和古埃及地区,后来在中世纪时期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得到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海洋航线的开辟以及移民潮的兴起后,拼布又随之流传到了美洲大陆,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随着战后美国各种艺术的蓬勃发展,拼布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拼布传到亚洲的时候,最初期是传到了韩国和日本等地。尤其是在日本,将拼布这门工艺发展成为了系统化和制度化的师资培训方法与教学课程,拼布才作为一种“拼布艺术”而蔓延开来。拼布艺术流入中国市场较晚,先在台湾地区兴起,后来逐渐被我国内陆地区所接受和发展。现在在我国北京、广州、青岛、上海等各大城市陆续创办了多次国际拼布艺术展,对我国拼布艺术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良好作用。拼布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在进行缝制的时候,要兼顾布料、颜色、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而是在拼布过程中,需要展开无穷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创意的发挥基础上融进娴熟的手工艺,让不同的布料颜色搭配协调,结合紧密,这样的拼布作品才能超出实用的日用生活品的内涵,成为一件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拼布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它形成了一些具有经典意义的图案,比如凯尔特、彩绘玻璃、几何形状拼布、花朵图案、德累斯顿盘子等等。其实拼布在中国也很具有历史性,我国传统的百纳衣与百纳被就具有了现代拼布的雏形。在中国明代,还出现了以各色零碎的锦料拼合缝制而成的“水田衣”。拼布艺术与中国素有渊源,如今拼布爱好者在国内与日俱增,蕴含着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拼布市场。本文通过对拼布艺术历史、形式、工艺以及操作工序方面的梳理,以期能够为中国拼布艺术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