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锡复合材料及薄膜异质结气敏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x2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敏传感器作为检测气体的基础器件,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气敏传感器中,二氧化锡气敏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恢复特性好、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气敏传感器。但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对气敏传感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气敏传感器的敏感材料与结构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通过掺杂氯化钯和石墨烯得到二氧化锡复合材料,获得了一种能在近室温下工作的乙醇气体传感器。二氧化锡粉末通过化学沉淀法得到,其表面疏松多孔的、由直径约10-20 nm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在该粉末中掺入不同配比的氯化钯和石墨烯对比研究该复合材料对乙醇气体的响应特点。测试结果表明,掺入氯化钯和石墨烯不仅可以降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而且对灵敏度及响应速度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特别是0.1 wt%rGO/3 wt%PdCl2/SnO2样品,该样品制备的传感器可在40°C环境下工作,灵敏度为4.6,响应时间为93 s,恢复时间为130 s,同时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线性度。复合材料性能的提升主要是因为钯离子对氧负离子吸附的促进作用以及石墨烯对低温下载流子输运能力的提高作用。本文之后设计了一种采用MEMS工艺制备的二氧化锡薄膜气敏传感器。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传感器微加热板模块的热效应,显示结构在80 mA加热电流下可以提供375℃的温度。之后采用相关工艺制备,其中二氧化锡薄膜通过磁控溅射法得到,经SEM与AFM测试表明,该工艺制备的二氧化锡薄膜微观上由纳米颗粒组成,薄膜表面致密、高低起伏较小。经过100ppm的乙醇气体气敏测试显示,100 nm厚的二氧化锡薄膜气敏传感器的灵敏度在250℃时最高,达到3.1,但其电阻不能在该温度下完全恢复。对比100nm、200nm、300nm厚的二氧化锡薄膜气敏传感器还发现,随着厚度的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减小。本文随后提出采用异质结修饰的方法,分别采用氧化镍和氧化钨对100 nm Sn02薄膜气敏传感器进行修饰。研究发现,采用异质结结构能够解决薄膜式气敏传感器电阻恢复的问题,且能使得传感器灵敏度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5 nm NiO/100 nm SnO2气敏传感器,其在250℃时的灵敏度可达7.9,相比于纯二氧化锡薄膜提高了 155%,而且该传感器对100 ppb的乙醇气体仍具有一定响应,具有较好的低浓度响应特性。
其他文献
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转型的新时期,对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潜力进行挖掘,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诸如城市规划、环境、流动人口、就业、公共卫生等诸多问题。同时,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城市、社会发展中所
业财融合是指财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财务人员掌握财务目标的同时要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财务部门在对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也
<正>这几个昏君,年虽少,恶却大,何以?权大于法!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此话无可非议。但纵观中国历史,乱世不仅出英雄,而且也出昏君。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个时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