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修”理念的子洲县三川口镇公共空间优化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b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与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粗放的发展模式也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城市病”。小城镇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因部分城镇发展缺乏引导与价值观念错位,无序的空间拓展导致城镇公共空间结构解体,生态空间破坏、空间活力缺失、空间风貌特色渐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在到内在的公共空间问题严重影响城镇的人居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制约城镇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城市双修”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意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彰显城市风貌特色,自2015年以来,“城市双修”在三亚等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系统整体的认知视角、内涵发展的目标导向与持续渐进的方法路径为城镇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黄土高原地区小城镇三川口镇区阳湾、川崖根两村作为研究对象,在两村一体化建设特色小镇背景下,以“双修”理念切入对其公共空间的优化展开研究,以期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织补公共空间系统,提升公共空间内在功能、环境品质与特色风貌。首先,在对“城市双修”的概念、特征和案例解读的基础上分析“双修”的理念内涵和相关理论,梳理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类型、特征与作用,并进行公共空间评价方法研究,进而阐释“城市双修”与公共空间的关联。其次,从公共空间结构、形态、功能三大方面进行三川口镇公共空间现状特征分析,结合生态与功能两方面六大问题与公共空间的优化机遇分析,进而论述“双修”理念引入三川口镇公共空间优化的重要意义。再次,通过分析“双修”理念下公共空间优化的相关要素,以生态修复与功能修补对公共空间优化进行引导,并进行公共空间优化框架的构建。最后,对三川口镇公共空间优化路径展开具体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浅析,目的在于提高市场工程的质量安全,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人们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食品历来备受关注。尤其在近几年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入、食品工业迅速繁荣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开始成为各级政府与民众关心的核心问题。食品安全监管指的就是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为确保食品在其生产、流通、餐饮三个环节过程中的安全性时,所行使的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其中,对餐饮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有着难度大、工作量重、问题易发生等特点,因此是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
随着当前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但是与中国超级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的是文化软实力以及传播力的落后,因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缺少较强的话语权,中国的形象总是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抹黑。为了摆脱这一困境,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而新闻媒体是组成这一讲述主体的重要部分。在没有任何先前经验的借鉴之下,《中国日报》的“Second Thought”专栏
本文研究清初遗民诗学,以诗情观与诗史观为中心,以诗法与批评为重心,探讨“遗民意识”影响下的清初遗民诗学与元初遗民诗学、民初遗民诗学、明代诗学及清代诗学发展之承继关
十九大报告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已明确强调现阶段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一战略体现了大健康理念,要求公立医院在以公益性为发展导向的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根基和个体生命成长的源头,是个体成长及其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知识储备,但是其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受到轻视。为防止乡土文
<正>睡眠障碍即睡眠剥夺,是指睡眠量不正常以及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的表现[1]。由于频繁觉醒和被唤醒,ICU患者具有严重的睡眠障碍问题[2],这种睡眠障碍甚至持续到出院3个月后[
随着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第一波浪潮之后,晚清以来再度掀起了第二波通过翻译传播西学的热潮,在这一创建新文化的事业中,中文《圣经》翻译是一座重要的桥梁。20世纪
本文研究以阿克塞哈萨克族社会生活的历时性变迁为个案,以新中国68年纵向时间轴为研究基础,运用观察法、深度访谈、定量研究等混合研究方法,同时深入3户具有典型意义的哈萨克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校园网已成为承载教学、科研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基础性设施。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校园网近年也开始向无线校园网扩张。这一发展首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