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健康消费逐渐受到我国居民的重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消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医疗健康消费作为老龄人口消费结构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医疗健康消费项目中,消费者自行购买药物、维生素、补品和保健设备等项目具有成本低、自主选择性强的特点,容易受到消费者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消费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对其健康消费有重要影响。但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长期的抑郁情绪会促使老年人寻求有效途径缓解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增加健康消费成为老年人缓解抑郁情绪的重要途径。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把各种保健品、补品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选购商品时,一些利欲熏心的商家利用老年人的心理弱点,诱导他们“吃亏上当”,使其在蒙受经济损失的同时受到精神伤害。然而现有文献中很少将心理健康作为影响消费者健康消费支出的因素考察。因此,研究心理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健康消费的影响,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引导老年人健康消费良性发展,是兼具学术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CHARLS2015全国基线调查数据,以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将情绪的抑郁程度作为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代理变量,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健康消费的影响。旨在论证以下观点:长期的抑郁情绪会增加老年人的健康消费,且老年人对健康和社交的需求可能影响抑郁情绪对其健康消费的正向作用。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处理CHARLS2015中抑郁情绪量表的调查数据,构建老年人抑郁程度综合评价指数作为本文衡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其次,以Grossman医疗消费需求模型为基础,分别用老年人月健康消费总支出对数、月保健消费支出对数和月医药消费支出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用心理健康状况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同时加入身体健康状况、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家庭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老年人的健康消费需求模型。运用Tobit回归模型检验心理健康状况对我国老年人健康消费支出的总效应,并通过工具变量法排除模型内生性问题。结果显示,抑郁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健康消费金额显著越大;认知水平和教育水平对老年人的健康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参与社交活动种类越多的老年人健康消费支出越高;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抑郁情绪对老年人健康消费支出的条件分布高分位的影响小于对其中、低端部分的影响;城市、农村分样本回归的结果显示,与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相比,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抑郁情绪对其健康消费金额的提升作用更强。再次,慢性病和社交活动对老年人健康消费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回归结果显示,患慢性病和增加社交活动会削弱抑郁情绪对老年人健康消费的提升作用。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为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应充分考虑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同时应完善健康产品的质量审核制度和健康消费市场的监督管理制度,实现健康消费市场的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