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H-SiC衬底上Si薄膜的拉曼光谱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1gwe52r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6H-SiC衬底上生长Si薄膜,希望以此作为光吸收层,实现SiC功率器件的非紫外光触发。Si/SiC异质结的光电特性与Si薄膜的生长质量关系密切,提高Si薄膜的生长质量成为实现终极目标的关键。本文使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系统,在6H-SiC衬底上生长对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有较强吸收的Si薄膜,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对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各的 Si薄膜结晶质量进行表征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对6H-SiC衬底上生长温度不同的Si薄膜的结晶质量进行了拉曼光谱表征。研究发现,随着薄膜生长温度的升高,拉曼峰逐渐向520cm-1频移,且半峰宽逐渐减小,晶化率提高,薄膜品质逐渐改善。  2、在衬底的C面生长时,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薄膜的拉曼峰逐渐向520cm_l频移,且半峰宽先减小后增大,说明适度的掺杂有利于结晶质量的提高。其中B/Si原子比为3.Oxl0-3时,薄膜质量较好。  3、生长时间从30s增至60s时,薄膜的拉曼散射峰不断向高频方向频移,但都小于520 cm.l,说明薄膜中存在一定量张应力,但张应力随时间逐渐减小,晶粒尺寸增大。  4、对6H-SiC衬底上生长的Si薄膜进行了常规退火处理,发现在温度高于生长温度的退火条件下,样品的拉曼峰向晶体硅的拉曼特征峰520cm.l移动,且半峰宽减小,晶化率提高,表明在高温退火过程中,Si薄膜中发生了再结晶,使样品薄膜的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汽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环境测量系统等对具有高灵敏度、响应迅速而成本较低的微型磁传感器的大量需求,传统的磁阻(MR)传感器、巨磁阻(GMR)传感器在性能上已经不能完
近年来通信应用中所采用的电磁波频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毫米波及更高频段如太赫兹频段等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在高频应用中,传统反射面天线由于加工精度难以保证,存在一些性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展和设计水平的提高,芯片设计业已进入了SOC(系统级芯片)时代。单个芯片上集成了更多数量的晶体管,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功能。另外由于日益紧迫的市场要求,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SRAM内建自测电路的设计与应用。本文设计的SRAMBIST电路具有故障覆盖率高、结构简单和可复用性高等特点。 文章首先介绍了SRAM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借
本文对某射频跳频频率源的设计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几个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案。主要对其中的定频300MHz本振模块和344~402MHz跳频模块的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本文采用了目前频
甚短距离传输(VSR)主要用于实现中心局中路由器、SDH传输设备、交叉连接设备、DWDM设备之间以及这些设备内部的廉价的0C-192连接.随着通信网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需要网络
AVS标准是中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制定的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该标准有着技术较为先进、专利费用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及一定的开放性的优点。AVS视频编码采用
多种无线通讯系统的蓬勃发展,使无线通讯系统中的关键模块—射频集成电路,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由于市场对重量轻、体积小、功率低、成本低的收发器的需求的迅速增加,提高收发器
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实验材料,以农用稀土中的主要成分硝酸铈为细胞外调控因子,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系统的研究了稀土元素铈(Cerium,Ce)对拟南芥的Hormesis效应
本文对基于视频的交通信息采集与路口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研究并实现了基于视频图像处理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在项目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硬件平台和算法验证平台的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