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于单侧的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并伴有神经痛,医师常据此对其作出诊断。但临床上尚有一些不伴皮损发生的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如顿挫型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脑膜炎等,此时诊断常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如检测患者脑脊液或血单核淋巴细胞中VZVDNA、抗体等。而VZVDNA亦存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唾液中,唾液中VZV DNA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诊断VZV引起的相关疾病,对唾液进行检测,可以避免侵入性的检查,如腰椎穿刺等。目的探讨唾液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唾液中VZV DNA载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细胞因子IL-2、IL-6、IL-18水平以及是否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之间的关系,分析唾液在带状疱疹发病过程中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带状疱疹患者63例,记录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评分表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在其治疗前分别采集唾液和血液以及患者皮损组织。同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唾液、血清中VZVDNA载量,通过SPSS软件对比不同组别间的病毒载量。透射电镜观察和对比唾液和皮损组织中的病毒颗粒。2,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8水平。在患者皮损消退三个月后随访记录PHN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唾液和血清中VZV DNA载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细胞因子IL-2,IL-6,IL-18水平、PHN间的关系。结果1,患者组唾液、血清中分别检出VZVDNA 阳性56例、55例,阳性率分别为89%、87%。对照组唾液和血清中VZV DNA 阳性例数分别为5例、9例,阳性率分别为17%、30%。患者组唾液、血清中VZVDNA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带状疱疹患者唾液、血清中VZVDNA载量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透射电镜下见带状疱疹患者唾液中存在病毒颗粒,形态和直径与皮损中一致,对照组唾液中未见病毒颗粒。2,唾液中VZV DNA载量受患者性别、年龄影响;血清中VZV DNA与患者年龄、前驱疼痛史、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唾液与血清中VZVDNA载量均与细胞因子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发生PHN的患者年龄、病情评分以及血液中VZV DNA载量均高于非PHN组(P<0.05),而两组唾液中VZV DNA载量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唾液中VZV DNA检出率高,病毒载量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可以用于带状疱疹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VZV DNA载量等综合因素可以对PHN的可能发生情况进行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