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引起。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于单侧的红斑基础上出现簇集性水疱,并伴有神经痛,医师常据此对其作出诊断。但临床上尚有一些不伴皮损发生的特殊类型带状疱疹,如顿挫型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带状疱疹脑膜炎等,此时诊断常需依靠实验室检查,如检测患者脑脊液或血单核淋巴细胞中VZVDNA、抗体等。而VZVDNA亦存在于带状疱疹患者的唾液中,唾液中VZV DNA的检测可能有助于诊断VZV引起的相关疾病,对唾液进行检测,可以避免侵入性的检查,如腰椎穿刺等。目的探讨唾液在带状疱疹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唾液中VZV DNA载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带状疱疹患者临床症状、细胞因子IL-2、IL-6、IL-18水平以及是否发展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之间的关系,分析唾液在带状疱疹发病过程中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带状疱疹患者63例,记录患者情况并根据病情评分表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在其治疗前分别采集唾液和血液以及患者皮损组织。同时纳入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唾液、血清中VZVDNA载量,通过SPSS软件对比不同组别间的病毒载量。透射电镜观察和对比唾液和皮损组织中的病毒颗粒。2,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6,IL-18水平。在患者皮损消退三个月后随访记录PHN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唾液和血清中VZV DNA载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细胞因子IL-2,IL-6,IL-18水平、PHN间的关系。结果1,患者组唾液、血清中分别检出VZVDNA 阳性56例、55例,阳性率分别为89%、87%。对照组唾液和血清中VZV DNA 阳性例数分别为5例、9例,阳性率分别为17%、30%。患者组唾液、血清中VZVDNA载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带状疱疹患者唾液、血清中VZVDNA载量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透射电镜下见带状疱疹患者唾液中存在病毒颗粒,形态和直径与皮损中一致,对照组唾液中未见病毒颗粒。2,唾液中VZV DNA载量受患者性别、年龄影响;血清中VZV DNA与患者年龄、前驱疼痛史、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唾液与血清中VZVDNA载量均与细胞因子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发生PHN的患者年龄、病情评分以及血液中VZV DNA载量均高于非PHN组(P<0.05),而两组唾液中VZV DNA载量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唾液中VZV DNA检出率高,病毒载量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可以用于带状疱疹的诊断以及病情评估;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VZV DNA载量等综合因素可以对PHN的可能发生情况进行预估。
其他文献
工装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是应用于劳工或奴隶阶级工作时的防护性服装。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中,由于工厂工作服与军队服装的需求而演变成熟,从而产生了系统制式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是近些年由国家旅游局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的旅游建设活动.&#39;创优&#39;是现阶段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客观需要,是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实施品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迈向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这既体现于高等教育类型的日渐丰富,也彰显于高等教育层次的日益健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产生既源于国际社会
目的:探讨育龄期妇女首次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首次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期妇女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
目的:应用金黄膏外敷治疗初期臀痈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是通过金黄膏外敷对初期臀痈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客观评价金黄膏外敷治疗初期臀痈的有效性、安全性、实用性;通过研究,规范该技术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可供推广应用的技术操作规范和推广应用方案。方法:于门诊患者中收集符合各项标准且无治疗禁忌的初期臀痈患者9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1个治疗组和2个对照组,三组样本量为3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