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麻纤维纱线改性实验系统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麻纤维纱线改性技术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改性介质改变棉麻纤维纱线可纺织性能的一种方法,改性后纤维纱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天然棉、麻纤维所特有的纤维素Ⅰ形态,转变成纤维素Ⅲ形态,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服装产品的附加值。在国外连续式、大批量改性处理面料的自动化设备已得到应用,但至今尚未有应用于纱线处理的相关报道。在国内部分厂家引进了连续式改性设备,但是一次性投资大,仅适合大规模生产,不符合我国纺织行业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回收资金的市场需求,而国内还未见对纱线改性自动化设备的研究报导。因此,设计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纤维纱线改性处理设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间歇式纱线改性工艺为对象,完成了棉麻纤维纱线改性实验系统控制的设计与实现。首先,进行了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改性系统工艺设备包括改性处理室、压缩机、真空泵、叶片泵等,因此,确定控制系统类型为集散控制系统。其次,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该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由工业计算机、PLC、过程数据采集卡和现场工艺设备等组成。其中,工业计算机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上位层,实现改性过程的监控和操作管理;PLC作为下位层负责对执行机构的控制,过程参数采集卡实现对现场设备状态信息的采集,工控机、PLC和采集卡之间通过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实现数据交换。然后,完成了控制系统软件程序的编写。控制系统软件包含PLC程序、过程参数采集卡程序及上位机监控界面程序。PLC程序实现对单个设备的操作、单个工序的操作以及整个工艺流程的自动运行操作;过程参数采集卡程序将传感器输出的4-20mA的电流经滤波除杂后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给上位机和PLC;上位机软件程序采用Microsoft公司开发的Visual Basic.Net完成人机界面的设计与实现。人机界面由数据库和功能画面组成,数据库主要实现对历史数据的记录保存;功能画面实现对重要工艺参数的监视和记录,包括报警界面、用户登录界面、参数实时显示界面等。最后,针对利用微波去除改性后纱线上残留介质过程中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鲁棒性强、控制精度高、易于工程实现的插值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微波去除残余介质的工艺控制中,由于模糊控制算法所要求的微波源与实验设备存在差距,这部分内容可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参考。本论文所研究的间歇式改性控制系统已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他文献
乙烯产业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支柱,其生产能力是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经济繁荣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年来,我国乙烯产量急剧增长,但是相比部分发达国家仍存在高能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卫星整流罩装配型架自动化及通用化程度不高的现状,从高效率、高质量和柔性化装配的角度出发,研制出一种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卫星整流罩装配的通用自动化型架
C-H键官能团化反应由于其极大的缩短了合成步骤,近些年受到有机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论文基于C-H键的官能团化,成功实现了 C-O键、C-N键、C-S键、C-Se键以及C-X(C1、Br、I)键
临盘油田位于惠民凹陷的西南部,油气资源丰富,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近期油田在钻探开发过程偶然发现了沙一段油页岩夹层中的薄层含油砂体,而前期对沙一段研究主要集中在沙一
聚酰胺是美国Du 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目前,聚酰胺品种可多达几十种,其中以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的应用最广泛。聚酰胺主要用于
ITQ-13分子筛隶属于ITH家族,为正交晶系,具有独特的三维正交孔道体系,是唯一同时具有九元环与十元环的分子筛,其孔道结构与ZSM-5分子筛相似,尺寸相对较窄,因而在吸附以及催化
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与珍稀湿地鸟类的自然保护区,是镇赉县重要的生态支柱。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以及人类活
作为纺织印染大国,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印染行业存在与发展的重大课题。面对日益严峻的淡水资源形式,人们开始尝试新的水源,如海水的净化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是一种高精度MEMS传感器,它可以将输入加速度信号直接转化成频率信号。本文依托实验室自主研制的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原理样机,分析其工作原理并对电路作出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的日益发展,热镀锌钢板的发展突飞猛进。热镀锌钢板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物理性能,根据镀锌层的不同厚度,其在家电、建筑、汽车等行业都取得了广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