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现象为社会广为关注,了解留守儿童成长为大学生后的心理特点与状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引导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留守儿童现象在国内较为突出,国外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在对国内以“留守”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在对国内外有关自我妨碍和应对方式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赣州三所高校的学生为被试,使用《自我妨碍行为倾向量表》、《应对方式量表》两个研究工具,采取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以了解留守儿童成长为大学生之后,他们曾经的留守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影响。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从社会、家庭、学校、自我几个角度,提出对“留守”的教育启示,为目前仍处于留守的儿童以帮助。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分析,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在自我妨碍与应对方式上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自我妨碍在人口学变量中的是否生子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应对方式问题解决因子在人口学变量中的专业和家庭所在地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具有留守经历与人口学变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应对方式自责因子在人口学变量中的专业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是否具有留守经历在与年级交互时表现出主效应;是否具有留守经历在与学历交互时两者的主效应均不显著,但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4)应对方式求助因子在人口学变量中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应对方式幻想因子在人口学变量与留守交互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不显著。(6)应对方式退避因子是否具有留守经历在与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交互时主效应显著,且与性别变量的交互作用也显著。(7)应对方式合理化因子在是否具有留守经历与人口学中性别、专业变量进行交互时表现留守的主效应;是否具有留守经历在与人口学变量中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变量进行交互时,人口学变量和留守均表现出主效应,但却未表现出交互效应。(8)在留守经历条件下自我妨碍与应对方式相关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