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膨胀Fe-Ni合金因瓦效应的原子尺度机理及其团簇的热膨胀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mfw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Ni因瓦合金在室温下有着接近零的线膨胀系数,自被发现以来就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同时,因瓦效应的机理也受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并被大量研究,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解释。探索因瓦效应的机理可以扩大因瓦合金的应用范围,深化人们对材料磁性和电子结构的理解,在理论和应用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对Fe-Ni因瓦合金低膨胀的原子尺度机理和Fe-Ni团簇的热膨胀性质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 Fe-Ni因瓦合金磁体积效应的原子尺度机理,分析了原子结构与磁矩的关系以及磁矩与体积的关系。发现Fe原子的磁矩会随着最近邻Fe原子的增多而下降,但Ni原子磁矩与最近邻Fe原子个数间没有规律性的关系;Fe原子磁矩下降或从铁磁态变为反铁磁态会造成合金体积减小的趋势,但Ni原子的磁矩变化不会对合金的体积造成影响,Fe-Ni因瓦合金的磁体积效应主要来源于面心立方(FCC)Fe。(2)利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 Fe-Ni因瓦合金的原子结构和原子尺度热膨胀。原子结构分析表明Fe和Ni原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吸引,位于局域富Fe区中的Fe原子占全部原子个数的约14%,并且这一比例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对化学键的热膨胀系数计算表明,Fe-Ni键是三种化学键中最短而且热膨胀系数最小的,并且在数量上占全部键对的大约一半,完全可以主导因瓦合金的性质,Fe-Ni键对反常小的线膨胀系数有着重要贡献。(3)研究了 Fe-Ni团簇的结构、磁性以及热膨胀性质,发现所有的13原子Fe-Ni团簇均为二十面体结构,团簇的键长随着团簇中Ni原子增多而减小,表面原子间的键长大于中心与表面原子间的键长;对磁性的分析表明表面原子的磁矩大于中心原子的磁矩,并且仅Fe13团簇存在明显的磁体积效应;对团簇热膨胀率的计算表明Fe13团簇的热膨胀相对其他团簇反常地小,经过分析认为这一现象与它的磁体积效应有关,是因瓦效应在团簇尺度的表现。
其他文献
煤炭企业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发行群体,从煤企发债情况来看,截至2020年2月,煤炭行业合计存量债数691只、余额9778亿元。从发行人结构看,地方国有企业存量债余额占比达88%,存量债余额为8613亿元,中央国有企业存量债1058亿元、民营企业存量债107亿元。从存量债评级分布来看,AAA评级发债主体存量债余额达8928.41亿,占比超过90%,AA+存量债余额509.84亿元,AA、AA-、A及以下
研究目的引进并汉化GuSS-ICU床边吞咽评估量表,比较汉化后的中文版GuSS-ICU床边吞咽评估量表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在ICU长期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Post-extubati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PSD)评估中的信效度和预测效能,以期为临床引进更为简单、安全和预测效能较好的PSD床旁吞咽评估工具。研究方法通过邮件获得Martin Christ
本文以不同形貌的贵金属纳米晶的电置换反应腐蚀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相对活泼的贵金属离子(如AuCl_4-1等)在适宜温度下置换活泼性相对较弱的零价纳米晶(如Ag纳米晶),并对产生合金纳米晶的形貌、组分进行调控,对其因表面粗糙度及表面微纳结构演变引起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方面的应用,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以及纳米晶组装薄膜增强的导电性能,生物细胞黏附性能进行了详细地探索。主要取得的
2018年旅游培训项目由国家商务部主办、哈尔滨商业大学承办,黑龙江大学合办。《2018年旅游培训项目交替传译实践报告》以2018年5月9日至6月28日的两期旅游项目研修班交替传译讲座为研究对象。讲座题目分别为《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策划》、《中国通史》、《中国旅游地理》和《中国游客境外游特点》。此次汉英交替传译实践主要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翻译问题,分别为地名翻译问题、译文非流利问题及译文逻辑问题。导致这三
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Hua,Chou,Fang&Chen)是我国沙棘林危害严重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初孵幼虫危害沙棘(Hippophae)rhamnoidea主干,同年越冬前转移至根部危害。为明确沙棘木蠹蛾幼虫转移危害的原因,本文研究了幼虫的消化道结构,测定了沙棘根、干部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差异,结合取食沙棘根、干部幼虫消化酶、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