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复合大豆膳食纤维凝胶形成机理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豆渣为原料,研究了大豆膳食纤维(SF)的高压均质(HPH)工艺、大豆蛋白-大豆膳食纤维(SPI-SF)复合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动态流变学特性、分子间作用力及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探讨了大豆蛋白复合大豆膳食纤维凝胶的形成机理,以期为添加大豆膳食纤维的蛋白凝胶食品的凝胶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SF的HPH处理工艺研究:豆渣经脱蛋白及脱脂烘干后得到SF,配制3%(w/v)的SF悬浮液过胶体磨初磨2次,再进行高压均质。综合不同均质参数制得的SF悬浮液的粒径分布及微观形态观察结果,确定出最佳均质条件为80MPa的压力均质2次,SF平均粒径达到25.42μm,且微观形态细小、均匀分散。  2.研究了SPI-SF凝胶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凝胶质构特性为指标考察了蛋白浓度、SF含量、TG酶用量和酶促作用时间对凝胶形成的影响。最终选定了SPI-SF凝胶最佳制备条件:蛋白浓度6%(w/v)、SF含量60%(v/v)、TG酶用量20 U/g蛋白、作用时间2h。  3.SPI-SF流变特性分析表明: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SPI-SF体系的G和G"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同程度的增大,除蛋白质含量3%的样品未形成凝胶外,其他样品均形成弱凝胶,且是模量对频率(f)及角频率(ω)均无依赖性的良好凝胶;且所形成凝胶是模量对频率及角频率均无依赖性的良好凝胶;随着SF含量的增加,所有SPI-SF样品的G和G"随之大大增加且均形成了良好凝胶。  4.SPI-SF凝胶过程中的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凝胶形成与否、凝胶形成时间及凝胶质构特性为判定指标,判定出分子间静电斥力、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及二硫键和巯基的巯基转化作用是SPI-SF凝胶形成中的主要分子间作用力。  5.SPI-SF凝胶过程中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表明:SPI-SF复合凝胶中超细SF通过影响分子间的作用力进而影响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变化及比例,即二级结构的变化是分子间作用力变化的结果。
其他文献
由于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之一,绿色食品在如今也倍受欢迎.小麦作为我国最
污垢曾被称为“传热学中未被解决的主要问题”,污垢形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的认识上缺乏统一,严重阻碍了污垢研究的进度。因此,本文在前言中通过论述国内
水稻作为种植范围广泛、产量较高的粮食种类,是人们日常生活消耗量最高的食品之一,水稻种植的整体产量、生产效率等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形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以直播形式
滑动轴承是电厂汽轮机组重要的支持部件,滑动轴承故障直接威胁到机组的正常运行。滑动轴承的工作环境复杂,目前对滑动轴承润滑状态的监测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时准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已经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初稿中,水电装机容量在2015年将达到3亿千瓦,可见水电能源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潭两优39是由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中国水稻研究所共同选育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该品种2017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赣审稻20
半导体温差发电器是基于塞贝克效应的一种可以将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器作为一种特殊的能量转化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对低温差能量的回收利用。 本文对半导体温差发电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火用分析,提出了用火用效率作为低温差下半导体温差发器工作性能的评价参数。并对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的工作性能进行了分析,主要考虑了电偶臂的几何尺寸、接触效应和汤姆逊效应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由于
在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与建设中,绿色农业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这一宏观政策而提出的农业发展策略.由于其在实际推行中的重要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在实际应用中
常压气化技术投资成本小,日常维护费用低,成为广大中小型氮肥化工厂的最佳选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科腾气化炉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强旋转常压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其一、二次风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