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外周血血浆中CD4+%、CD8+%及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评估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术毕行肋间神经阻滞;非肋间神经阻滞组(N组):术毕不实施肋间神经阻滞;两组患者术毕均术后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与术后1h(T1),术后24h(T2)及术后48h(T3)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1h(T1),术后24h(T2)及术后48h(T3)抽取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γ干扰素的浓度。结果(1)镇痛及镇静效果与T1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在T2时间点均升高(P<0.01)。而两组患者的VAS在T2时间点与在T3时间点比较,在T2时间点均升高(P<0.01)。与T1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在T2、T3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1)。(2)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N组比较,L组患者的CD4+%在T1时间点高于N组(P<0.05)。L组患者的CD4+%在T1、T2时间点与麻醉前比较(T0)比较,均下降(P<0.05)。N组患者的,CD4+%在T1、T2、T3时间点与麻醉前比较(T0)比较均下降(P<0.05)。(3)血清γ干扰素(IFN-γ)浓度的变化与N组比较,L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在T2时间点高于N组(p<0.05);L组患者IFN-γ的浓度,在T2时间点与在麻醉前(T0)时间点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在T1时间点比较,升高(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应用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术后镇痛,对机体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操作相对简单,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观察杵针结合艾灸疗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佳方案,并为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提供新思路
目的:该研究欲通过大鼠的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Ⅰ(2-10)对心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影响,以探讨血管紧张素Ⅰ(2-10)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间质的作用
前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足月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围产期窒息是引起HIE的重要因素。该病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一部分留有永久性的智力障碍、脑瘫等后遗
目的:  分析磷脂转运蛋白(phospholipid transfer protein,PLTP)在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趋势,研究PLTP与椎间盘退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椎间盘退变的预防及生物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作为一种有着较高致残、致死率的神经科常见病,临床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始终是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内容。而近年来有关研究证
该实验拟在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基础上,监测移植术后不同时期ECE、ET-1的动态变化,监测上述相应时期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情况,通过对内膜增生情况与ECE、E
由于胚胎性干细胞理论上具有多能性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合适的诱导分化剂可以产生需要的特殊细胞类型,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将胚胎干细胞技术与其他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