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对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理论与个案予以分析综合讨论,以得出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创新的启示。 伴随着人类走进21世纪的步伐,教育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现代化,从教育观念到教育模式,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技术,从教育体制到教育管理,都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实施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但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是自发的过程,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来实现,而教学管理创新需要教学管理者深入进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人员,还应该是“求实、求真、求能”的教学研究人员。 本文采取个案分析与理论阐述的方法,立足于现实研究问题,但并不割断现实与历史实际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研究程序上,遵循“个案分析——理论探讨——存在的问题——改革与建议”这一研究路线,在内容安排上,从素质教育对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要求出发,通过个案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以求对实践有所启示。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进行了理论分析:(一)教学管理以及相关概念分析:什么是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改革?并对教学管理的两重职能:规范和创新进行了分析。(二)对中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当前,相当多的干部和教师还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创造;当前的课堂教学仍把传授陈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重视“教”而忽视“学”,限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标准件。(三)对中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的紧迫性以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素质教育推进的重点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着重中小学教学管理改革个案分析:(一)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学分制及其优缺点、实施学分制的条件、当前形成的三种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进而提出对中小学实施学分制的思考和建议。(一)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走班制和定班制的优缺点、实施走班制的条件、走班制的几种分班方式,进而对中小学实施走班制提出思考和建议。(三)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统一课时制和弹性课时制的优缺点、实施弹性课时制的条件、弹性课时制的几种方式,进而对中小学实施弹性课时制提出建议与思考。(四)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单一座位制和灵活座位制的优缺点、实施灵活座位制的条件、灵活座位制的几种形式,对中小学实施灵活座位制提出思考和建议。(五)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优缺点、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条件、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几种形式,对中小学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和建议。最后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