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治疗促进消化道外瘘快速康复的临床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luck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对近5年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消化道外瘘患者诊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通过回顾消化道外瘘治疗的历史,结合近年来“早期确定性手术”的最新进展,贯彻目前流行的“快速康复外科”的最新理念,对消化道外瘘传统治疗策略进行了改进,通过使用我们改进和创新的一系列封堵方法,以期探索一个“早期封堵促进消化道外瘘快速康复”的新的治疗策略。研究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消化道外瘘住院病历32例。一、分组将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和快速康复治疗组。二、临床治疗方法1、传统治疗组:早期综合治疗措施,后期确定性治疗。2、快速康复治疗组:早期综合治疗措施,中期家庭康复,后期确定性治疗。三、观察指标收集两组外瘘封堵前的部分感染、营养、免疫指标及住院次数、封堵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资料;快速康复治疗组内肠内营养前后部分感染、营养及免疫指标。四、统计方法将有关的临床资料和指标,利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传统治疗组:16例,治愈10例(62.5%),未愈4例(25%),死亡2例(12.5%)。4例唇状瘘,治疗后期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3例痊愈,1例术后再次发生外瘘。2、快速康复治疗组:16例,治愈12例(75%),未愈3例(18.75%),死亡1例(6.25%)。3例唇状瘘,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治疗,3例术后再次发生外瘘。3、快速康复组肠内营养前后感染、营养及免疫指标变化的比较,显示给予肠内营养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肠内营养后,感染指标下降、营养及免疫指标提高。4、两组患者确定性治疗前,炎症、营养和免疫指标变化的比较,虽然两组的部分炎症和营养指标有显著差异,但是免疫指标却均无显著性差异。5、快速康复组明显地缩短了消化道外瘘患者,从早期治疗到后期确定性治疗期间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时间,可达到促进消化道外瘘患者快速康复之目的。6、快速康复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地少于传统治疗组。结论1、采用“快速康复的系列封堵措施”,通过尽早恢复肠内营养,有利于患者机体的感染的控制、营养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为尽快进行后期的确定性治疗奠定了基础。2、“快速康复治疗”使消化道外瘘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这可能是影响“确定性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3、“快速康复治疗新方案”可明显地缩短了消化道外瘘患者,从早期治疗到后期确定性治疗期间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时间,可达到促进消化道外瘘患者快速康复之目的。4、消化道外瘘快速康复的“早期确定性手术治疗”方案,尚存在较高的“再发生瘘”风险,临床应谨慎采用。5、本研究所探索采用的“住院-家庭康复-再住院”的快速康复治疗新模式,不仅使消化道外瘘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地少于传统的治疗模式,还体现了“快速康复外科”的新理念,具有潜在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近年开发的一类超高效、广谱、低毒和高选择性除草剂,用量以克/公顷计,打破了传统除草剂的用药界限,使除草剂的发展进入超高效时代。此类化合物的结构由三部
<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在此基础上合并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血栓形成,
"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有效的电商模式因成功保持竞争力而获得发展。有效电商模式须体现核心价值、客户中心理念、技术融合应用、有效盈利模式和开放包容属
2007年,几乎所有的有关电脑方面的变化都将围绕着Windows Vista、蓝光以及HD DVD这三项重点趋势而展开。CHIP将为你讲解在个人电脑产业、娱乐产业以及软件产业等领域中将要发
为了克服传统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方法受旁瓣限制而无法识别次声源的缺点,将奇异值分析与波束形成算法相结合,给出了奇异值分解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新方法:首先对阵列传声器测量信
背景:颈肩痛、腰腿痛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引起来的,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负担。自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后,至此手术治疗椎间盘
目的:CT三维导航系统是一项新的导航技术,近年来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各类脊柱手术椎弓根钉置入中的应用,但是将其应用于脊柱侧弯的报道却很少。本研究通过在CT
耕地非农转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并对城乡不同农户产生差异性影响。立足农户层面,针对耕地非农转换过程的特征,建立多元情景,分析基于农户视角的耕地非农转换价值及差
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属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而达到抗菌作
目的:观察昆仙胶囊对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2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7例与对照组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