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经济融入了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中。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它一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当今世界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比过去发生的更加频繁、更加剧烈。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的一项重要指标,持有外汇储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证国际贸易支付,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付资本流动带来的不利冲击、稳定本国汇率和提高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外汇储备已经成为了对付投机资本攻击和稳定国内经济的有力武器。关于维持外汇储备充足性、以及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的讨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研究中引人关注的研究领域。 频繁发生的国际性金融危机表明,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的同时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是防范外部因素带来的危机、特别是基于资本项目的剧烈波动带来的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实际上,特别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界对于外汇储备所能发挥的防范金融危机功能和干预汇率波动功能的关注,如何合理的进行外汇储备管理就一直引人注目。2001年底、2002年初爆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再次证实了这一点。 1994年中国成功进行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汇率并轨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6年提前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与此同时,外汇储备保持了稳定上升的势头,到2002年已经达到2864亿美元。充足的外汇储备无疑是中国经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实现汇率稳定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制定外汇储备的管理政策,不仅影响到外汇储备的运用效率,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外汇管理体制的运行效率。 外汇储备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二是外汇储备的适度结构问题。通过研读有关外汇储备的理论文献可以发现,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外汇储备的研究大多仅局限于对外汇储备规模的静态研究。实际上,外汇储备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坏境的变化而变化。各国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或持有外汇储备的动机不同,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有不同特点,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也会不同,相比之下, 摘要险最低、收益最大的最合理的外汇储备,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能适时、恰当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 纵上,本论文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运用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理论与政策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与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适度规模模型,合理分配各种货币所占的比例,力求实现拥有最合理的外汇储备币种结构,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能适时、恰当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