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结合“轿车中低频舒适性研究开发”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的。论文的研究工作涉及到了动力吸振器基本理论、汽车平顺性评价方法、多体系统动力学、试验优化设计、有限元理论、试验模态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本文的研究工作是针对某轿车的整车行驶平顺性分析而展开的。通过实车道路试验,以驾驶员座椅地板振动为目标,让被试轿车在B级路面上以车速40-120km/h直线匀速行驶,测出驾驶员座椅地板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时域信号,通过数据处理,对得到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在频域内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按照国家标准GB/T4970-1996《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规定的方法,计算出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析了影响该车平顺性的激励源和传递路径,结果表明由路面随机激励与前悬架系统14Hz垂向刚体模态耦合导致的垂向振动是影响被试轿车整车行驶平顺性主要因素。基于被试轿车前悬架的实际结构,利用Adams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建立前悬架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前悬架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通过与路试结果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证明前悬架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对该轿车的行驶平顺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单自由度被动式动力吸振器(DVA)的原理、结构、作用方式、应用范围、减振性能的评价方法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振动传递特性仿真分析和试验优化设计的动力吸振器仿真设计方法,比之基于模态试验和公式计算的动力吸振器试验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强、成本低、效率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等优点。运用仿真方法设计匹配了一款优化参数的动力吸振器,并研究了动力吸振器各参数对其减振性能影响的灵敏度,建立了附加动力吸振器的前悬架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振动传递特性仿真分析,证明了悬架安装动力吸振器后可显著改善系统的振动传递特性。本文还通过有限元方法和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动力吸振器的安装对前悬架上控制臂的影响,证明该动力吸振器的安装并未对上控制臂产生变形过大、共振等负面影响。将所设计匹配的优化参数动力吸振器安装在被试轿车的前悬架上控制臂处,再次进行实车道路试验,以驾驶员座椅地板振动为目标,按照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计算,分析安装动力吸振器前后对整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发现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使得被试轿车在40km/h-120km/h各车速下驾驶员座椅地板处的加权振级下降1.3dB~1.6dB,在原车驾驶员座椅地板处振动较为强烈的90km/h、100km/h、110km/h车速下,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使得被试轿车的整车行驶平顺性提高了一个舒适度的等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优化参数动力吸振器能够显著降低前悬架和驾驶员座椅地板的受迫振动,改善其整车行驶平顺性,提高中低频舒适性。同时,附加动力吸振器的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还表明,基于振动传递特性仿真分析和试验优化设计的动力吸振器仿真设计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设计匹配出动力吸振器的优化参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