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终端协同下的网络选择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fl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和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用户业务可选择的终端和接入方式逐渐多样化。为了克服单一无线接入技术的性能瓶颈,充分利用用户周围的终端和网络资源,提升业务体验,多终端协同通信模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其作为泛在网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受到通信领域的关注。在多终端多网络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终端和接入网络协同为用户提供服务,是多终端协同通信模式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单用户多终端协同应用场景,本文首先研究了基于泛在网络的多终端协同通信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的多终端协同业务平台整合了用户周边的多终端多网络资源,实现统一控制和管理,设计了业务平台中的终端信息聚合管理、终端网络接入选择、业务分流协作传输、终端网络切换管理四个功能模块及其信息交互流程。然后针对体系结构中所涉及的多终端协同下的网络选择算法这一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的内容:(1)现有网络选择算法对用户偏好信息考虑不充分,网络参数权重计算主观性太强,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偏好的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用户偏好需求、业务需求和不同网络性能的差异,计算网络参数权重和网络偏好权重,选择最优接入网络。仿真表明,基于用户偏好的网络选择算法可以准确选择满足用户偏好和业务需求的接入网络,且与传统的网络选择算法相比,当用户在网络边缘做乒乓运动时可以有效减少乒乓切换次数。(2)选择合适的终端及接入网络形成协同终端集为用户提供业务,是多终端协同机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多终端协同下的终端与网络协同选择机制,将终端的选择和网络的选择结合起来。该机制将终端及其接入网络看作一个虚拟终端单元,通过设计终端与网络协同选择算法,选择多个虚拟终端单元组成最优协同终端集提供业务。仿真表明,该协同选择算法选择出的协同终端集,可以在保证业务数据速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的消耗。本文深入研究了终端与网络协同选择算法,充分利用用户周身的终端和网络资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个人化、智能化的业务,提升用户业务体验。
其他文献
本文设计了一种单片微机技术和嵌入式系统设计来实现的低功耗、大容量存储的地下水位数据采集装置。采用ST公司的μPSD3234低功耗单片机,围绕SCM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目的就
移动自组网(Ad hoc网)作为一种无中心、自组织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由于其高效的自组织性,支持动态变换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多跳转发技术,以及无中心节点的鲁棒性和抗毁性,使其广泛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它在诸如地理探测、环境监测、国防军事、精细农业以及运输业、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
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无线通信的体系结构,是继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后,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突破性新技术。它主要的特点是在一个通用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编程实现标准化
无线局域网MIMO-OFDM技术改变了传统单发单收的无线传输模式。以高速率、高吞吐量为目标,该技术综合了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强抗干扰的特性,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高信道容量的优势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低时延、高质量的无线业务体验,从而造成了网络分层异构覆盖的特征越来越普遍、明显。在分层异构网络覆
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在军用和民用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SAR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对单通道机载SAR/GMTI和基于:DPCA和ATI的多通道SAR/GMTI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无线ad-hoc网络是一种多跳、对等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不同,该网络的组建具有灵活、快捷的优点,但是容易受到窃听威胁。传统的密钥机制在无线ad-hoc网络中的应用面临很多困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此同时,传统网络架构却显得越来越臃肿,以至于产生诸多的问题,其中能耗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为了根本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