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高强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fIT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强混凝土技术在我国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便于高强混凝土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部于2013年建立了高强混凝土回弹法统一测强曲线,但这是针对全国范围建立的,对南京地区是否适用有待验证。在我省高强混凝土回弹法地方检测标准尚未制定的前提下,有必要结合南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高强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的试验研究工作。本课题采用南京地区高强混凝土常用的原材料制作C50~C80不同强度等级、不同龄期的试块,通过测定混凝土试块的两个基本参数:回弹值与抗压强度值,来验证高强混凝土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在南京地区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数据拟合出南京地区的高强混凝土测强曲线。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统一测强曲线在南京地区并不适用,4.5J和5.5J高强回弹仪测强曲线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19.3%和18.4%,均不满足现行规范不大于15%的规定,所以需要建立南京地区的测强曲线。新建的南京地区4.5J高强回弹仪和5.5J高强回弹仪的回弹法测强曲线方程分别为:fccu=0.1407和fccu=2.2716,两曲线的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1%和1.8%,均满足规范不大于17%的规定。随后通过工程实体回弹-钻芯试验来验证新建立的南京地区测强曲线的精度,结果表明利用新建立的南京地区测强曲线来预测高强混凝土强度是可行的。本研究可为后续制定本省高强混凝土回弹法测强曲线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工程现场尽早发现问题提供检测依据,这对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及质量验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滑坡灾害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如果它发生在人口密集区,那么它将会对基础设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然而对于滑坡的易发评价和典型失稳机理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如何有效的建立灾害易发等级及其对应区域内的灾害机理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在滑坡灾害频发区,对斜坡稳定性和落石灾害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判,可以为滑坡的风险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喀喇昆仑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重要经济廊道。但在强烈的
语音合成作为如何将机器智能化的关键研究领域,旨在解决如何让机器发声的问题。随着社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智能语音设备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机器发声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语音合成领域,使生成语音的质量相比于传统的语音合成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领域,中文语音合成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合成语音的自然度还有
学位
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可再生能源。总体上,风力发电可分为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速稳定、机组容量大,此外海上风电更靠近负荷中心,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进入快车道,装机容量迅速增加。尽管如此,海上风电开发与运营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投入巨大、运行环境恶劣、维护难度大、维护成本高等方面。现有的风电维修策略无法有针对性地制定维修计划,
佛教文化起源于古印度,在千年以前传入中国,结合了中国文化的本土性并在在中国蓬勃发展。佛教是部分人的宗教信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释迦牟尼的佛教理论在千年以前传入敦煌,如今敦煌拥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我国现存的佛教景观与建筑空间大多数以寺院的形式呈现,而纪念性景观大部分以博物馆,开放公园的形式呈现。利用材质,光影,空间尺度的变化营造不同的氛围以及对人的心理产生
PLC是工业控制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安全攸关的领域,传统的手工编程方式无法保证PLC程序的正确性,而在代码自动生成领域的现有研究中,大多数自动生成的控制程序难以理解和维护,这严重阻碍了工业界对控制程序自动生成的接受。在现有的PLC程序自动生成方法中,结构化的生成方法生成的结果最具有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但现有结构化生成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仅能处理时序规约,不能处理实时规约。(2)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水平逐渐提高,开始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健康状况监测。许多可穿戴设备被推向市场,其中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手环凭借其无创性、操作简单、体积小巧等优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智能手环实时采集人体的脉搏波、皮肤电以及温度等生理信号,通过从生理信号中提取、分析有关特征实现健康监测功能。脉搏波是目前智能手环中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监测信号之一,从脉搏波信号中可以获取包含心率变异
学位
学位
标准贯入试验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该方法试验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适用土层广泛,能取土样,并且在不同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数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理论依据,对土体物理力学等指标的判断往往是基于锤击数N值建立的经验公式;锤击数N值受落锤系统、杆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的标准贯入试验设备各不相同;不同地区的地层类型差异较大。目前,欧美学者普遍认为由于落锤系统类型不同导致锤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