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校训跨文化对比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训是大学的个性宣言,是一所大学育人宗旨的集中体现,其丰富内涵有待挖掘。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浓缩,扮演着大学“名片”的角色。由于不可避免地深受文化大环境的影响,校训背后折射出的文化价值观差异值得进一步探讨。以往虽然也有学者对校训进行了一些对比研究和探讨,但从跨文化传播角度切入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展开:文化对中美校训有多大影响;跨文化研究学者们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能否用于解读中美校训的差异?这些关于中美文化维度的判断是否适用于校训研究。  本文从众多影响力较大的文化维度理论中选取了11个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选取的文化维度有:高低语境,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长短期观,沉溺和克制,嵌入和自主(智力和情感方面),传统和世俗价值观,生存和自我表达价值观和人本取向。参考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排名”以及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EWS)公布的“2014美国大学综合排名”,本文选取了中美各100所大学,并以这200所大学的校训作为研究对象。针对选取的文化价值维度对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判断,本文提出了12个假设。经验证,其中9个假设成立,2个假设部分成立,1个假设不成立。分析结果显示,中美文化差异在大学校训中可以得到体现,跨文化学者们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适用于校训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大学校训注重人际和谐,集体利益和长期目标,鼓励学生通过获取知识和提升道德修养获得社会认同。校训内容丰富,多用祈使句,校训间相似度高,稳定性不足。美国大学校训注重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和自由,提倡承担社会责任。校训主题简单明确,形式多样,体现宗教色彩,稳定性高。
其他文献
体裁(genre)的概念源自拉丁文的“种类”与“类别”。这个词传统上用来指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作品。近年来,语言教育者和语言学家们已经把体裁的运用扩展到了生活中语言的分类和
数字控制方法具有许多应用潜力,利用它来代替传统模拟控制技术的想法对于那些必须在其电路板上控制多个电源电压的设计人员而言颇具吸引力.本文介绍了一些最近即将面市的新型
学位
本研究以“文字——文学——文化”为主要研究框架,通过考察萧乾、张爱玲、白先勇等译家的“叙事性”(含有对话)自译作品,研究我国现当代小说自译策略。研究创造性地控制了自译活
近年来,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开始从教学法的研究转向到对学习者的研究。根据朗和理查德的研究,对学习者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学习者在课内外如何获得语言以及他们在二语习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