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磁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中的重要勘探方法之一,重磁资料处理解释是对区域地质进行研究的根基,既能够通过重磁勘探手段对区域大地构造进行大尺度概括性的研究提供积极参考,还能够对于沉积厚度、盆地划分以及断裂分辨等地质勘探问题提供重要依据。在重磁勘探中,实测数据都是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所组合而成的叠加异常,提取异常信息必须对叠加异常进行划分,因此,重磁异常分离方法便是重磁勘探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而在对重磁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中,判断地质体分布位置、走向等都需要依赖构造边界识别技术,所以,构造边界识别同样是重磁勘探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也是重磁解释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下内容:首先,对重磁异常分离方法插值切割异常分离法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与模型实验,展示了该方法在异常分离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并且对切割半径与切割精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对几种基本边界识别方法(水平方向导数、垂直方向导数、总梯度模量法、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Theta Map)进行逐一的理论研究与模型实验,并且对比各种方法在边界识别过程中的实际效果,总结各方法的识别方式、识别过程中所受的影响以及优劣。再者,对自相关滤波方法进行理论基础和方法原理研究,又分别通过对单个和组合模型进行实验,知道自相关滤波能够突出背景场下的局部异常,较准确的反映异常体位置,但仍存在与真实位置有所偏差的不足。最后,将插值切割异常分离方法与边界识别方法中的频率域导数计算、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NVDR_THDR)、斜导数及其水平梯度计算、Theta Map计算和自相关滤波处理应用到了南海西南海域的万安盆地的重磁资料处理中,对于收集到的自由空间重力数据和磁力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将处理结果与前人所做成果进行对比,对万安盆地的区域线性构造分析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