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伴有病毒耐药株的出现,为此我们开展了蜂毒肽抗HSV-1作用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利用QF-1型超级蜜蜂电子自动取毒器采集意蜂蜂毒,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纯化,再进行SDS-PAGE电泳鉴定,证实其为电泳级纯度的蜂毒肽,供后续实验使用。利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细胞)培养体外模型,采用细胞病变法,阿昔洛韦(ACV)作对照,探讨蜂毒肽有无体外抗HSV-1活性。结果显示,通过MTT法测得蜂毒肽对Vero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CC50)为10-2.1 mg/100μL。当利用100μL 9CC50的蜂毒肽时能够使病毒抑制率达到66.51 %。病毒的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5.2/100μL。用HSV-1病毒建立小鼠脑炎模型,以ACV作为阳性对照物,对蜂毒肽体内抗HSV-1病毒的活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HSV-1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3 mg/kg;蜂毒肽可以使染毒小鼠存活率从20 %提高到50 %,具有明显抑制HSV-1病毒的作用,并具有延长小鼠存活时间的作用。设计四组蜂毒肽抗HSV-1病毒作用靶点作为四个试验组,分别探讨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直接作用、病毒的吸附、合成及释放是否有影响。结果显示:(1)四个浓度梯度1CC50,3CC50,6CC50,9CC50的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吸附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1.25 %,32.92 %,32.92 %,32.08 %,其中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最高抑制率为32.92 %;(2)1CC50,3CC50,6CC50,9CC50四个浓度梯度的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05 %,29.91 %,31.69 %,33.06 %,其中蜂毒肽对HSV-1病毒合成的最高抑制率为33.06 %;(3)1CC50,3CC50,6CC50,9CC50四个浓度梯度的蜂毒肽对HSV-1病毒的释放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9.31 %,18.37 %,13.28 %,10.70 %,其中蜂毒肽对HSV-1病毒释放的最高抑制率为29.31 %,可见蜂毒肽能够抑制HSV-1病毒的释放,但是随着蜂毒肽剂量的增加,对病毒释放的抑制率明显降低。(4)蜂毒肽对病毒直接作用的实验显示,蜂毒肽实验组与病毒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基本相同,说明蜂毒肽没有直接杀死病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