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小儿厌食在祖国医学中虽无此提法,但已有“恶食”、“食积”、“伤食”等记载。在现代社会,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由于家长的喂养不合理或家庭对其娇惯、宠爱等原由,近年来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有日渐增多趋势,该病为脾胃轻证,一般预后良好,但长期处于这一病态,会造成机体营养失衡,免疫力下降,最终将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到智力及身心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家长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药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从调脾和中颗粒治疗厌食的临床研究入手,通过对小儿厌食(虚实夹杂证)患儿的跟踪观察,以了解调脾和中颗粒治疗小儿厌食(虚实夹杂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本病本证提供借鉴和依据。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严格按照小儿厌食(虚实夹杂证)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病历纳入、排除、剔除标准,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儿科门诊及名医门诊选取符合标准的患儿60例,进行血红蛋白和血微量元素锌的检测及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的检测,并详细填写其一般资料表和病情评分量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分别为调脾和中颗粒治疗组和健胃消食口服液对照组。治疗组用药方法为3岁以下每次7.5g,3-7岁每次15g,均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用药方法为3岁以下每次0.5支(10ml/支),每日2-3次,3岁以上每次1支,每日3次。疗程为28天,记录患儿各症状改善情况并详细填写病情评分量表,并于试验结束时再次进行血红蛋白和血微量元素锌的检测及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的检测。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已了解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调脾和中颗粒治疗组痊愈率达到36.7%,显效率为40.0%,有效率是20.0%,总有效率达96.7%,;健胃消食口服液对照组痊愈率是16.7%,显效率是33.3%,有效率为36.7%,总有效率达86.7%。调脾和中颗粒治疗组治疗后在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健胃消食口服液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主症食欲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食量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改善次症方面与自身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在改善神疲、大便不调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身高体重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自身比较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在影响血红蛋白及血微量元素锌方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自身比较均有明显变化。治疗过程中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各项检测指标未见异常,各组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脾和中颗粒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疗效可靠,服用方便,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且用药十分安全,临床上治疗小儿厌食证属虚实夹杂证者,值得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