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4的选择性视频加密技术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da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应用越来越普遍,而视频是最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开放网络上传输的视频内容很容易遭到非法侦听、重放、篡改等攻击,设计安全性优异的视频加密算法以保护视频内容变得十分重要。H.264是目前最流行、应用最广的视频编码标准之一,由于视频本身的一些特性,传统的基于数据加密标准的视频加密算法效率较低,而效率相对较高的基于视频特性的加密算法安全性又不够,因此,如何在高效视频加密与安全性之间折中设计是视频加密算法研究中的一个新的挑战。全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帧内预测宏块DCT系数分层的加密方案,DCT加密方法是一种选择性加密方案,在加密过程中将研究重点集中于DCT系数的变换上,对DCT系数做分层操作,变换之后的DCT系数将重要信息更加集中,便于采取更加方便的加密操作。(2)将视频内容的感知运动注意力引入到视频加密方法中。基于内容的视频分析技术已经成为多媒体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模拟人类认知过程用于研究视频内容加密技术,视频加密根据视觉感知注意力模型划分宏块类,对不同的宏块类选用不同的加密手段。将视觉感知与视频加密有效结合,使加密数据的选择更加合理。(3)在编码过程中提取关键帧,并结合H.264熵编码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关键帧选择的熵编码加密算法。关键帧的应用大大减少了需要加密的视频数据量,为处理视频内容提供了一个精简的组织。关键帧包含了视频中最重要的视频信息,采用基于运动矢量的方法提取关键帧,加密这些重要的帧以达到加密整个视频的最终目的。本文提出的三种算法都可以归类为选择性加密算法,但是重要数据的选择依据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先将DCT系数中的重要数据集中然后加密,第二种方法则是以宏块为单位来选择重要数据,而第三种方法是以帧为单位来选择关键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不改变视频编码的兼容性,仅以牺牲少量的编码时间达到了较好的加密视觉效果,且加密过程中充分利用混沌序列对密钥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加密方案的密钥空间与安全性。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的语音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语音增强是解决噪声污染的有效方法,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在接收端尽可能从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纯净的语音信号,改善其质量。本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基于IP技术的应用正逐步向着宽带、实时、多媒体等方面发展。MoIP(Multimedia over IP)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MoIP即基于IP(Internet P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军事领域强有力的需求牵引,近十余年来自测试系统和自动测试设备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将面向信号驼用到自动测试系统中,能有效的改善自动测试设备的可交换性
当今社会,计算机和Internet技术在飞速发展,同时它也对其他各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天文学作为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学科也受到了它的很大影响。以往,天文观测者们需要
随着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和灾后救援的需求日益增长,无线通信系统在井下的应用蓬勃发展。井下复杂的通信环境造成的多径效应,是井下无线通信应用的一大难题。相比较于其他技术,MIMO
新一代高效率视频编码标准(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 HEVC)是目前最先进、压缩效率最高的视频编码标准,跟H.264/AVC标准相比,在相同感知视频质量的前提下可节省约一半
图像融合是信息融合的重要分支和研究热点,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不同卫星传感器的数据急剧增加。为了缓解海量数据造成的传输和存储的巨大压力,又能有效提取图像中更全面、更精确、更可靠的图像信息,成为遥感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现有的图像融合方法由于数据量巨大已很难满足实际需要,压缩感知理论的出现缓解了这些压力。压缩感知理论是一种新型的基于信息的采样理论,它突破了传统Nyquist采
随着光放大器和色度色散补偿技术的不断提高,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己经成为超高速、超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障碍。在40Gbit/s或更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中,PMD明显损害系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的TD-SCDMA系统中存在着严重的多径干扰、多址干扰和码间干扰,主要采用联合检测这项关键技术来有效消除。为更好地展开联合检测方面的论述,在给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的多媒体通信MoIP(Multimedia over IP)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但是,由于IP 网络本身具有尽力而为(best effort)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