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强化石墨烯海绵吸油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love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海运成为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的重要途径之一,伴随海上运油量的增长,海面漏油也频繁发生,如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目前,在油污处理的各种方法中,物理吸附法因其高效、可回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油污处理方法,但现存的吸附剂存在循环效率低、吸附能力不高、对高粘原油失效等不足。因此,为了解决水面油污处理的问题,急需合成出具有高吸油率、可重复利用、环境友好、低成本的吸附剂材料,同时开发一种适用于吸附高粘度油污的方法。此外,鉴于吸附剂多为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开展多孔介质的内部流动特征的研究以及润湿性、驱替速度等对驱替流动的影响研究有利于揭示吸附剂吸附油污的机理,从而提高吸油速率和吸油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于多孔介质吸附剂的制备,首先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溶液,然后以三聚氰胺泡沫为基底(Melamine Sponge,MS),通过浸润及HI热还原的方法制备石墨烯包覆的三聚氰胺泡沫(rGOMS)吸附剂。利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等对其进行形貌、成分表征,并进行疏水性和光吸收性能测试,发现rGO-MS吸附剂为疏水亲油材料,且由于表面石墨烯的作用,使其具有良好的光热性能,太阳光吸收率可达到91%。在太阳能强化rGO-MS吸附剂吸油的实验研究中,首先进行多孔介质内液体渗透率的理论分析,结合硅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物性测试结果,分析温度对油污在多孔介质内扩散的影响机理,发现较高的温度可以降低油的粘度,进而提高吸附速率。随后,设计并搭建油质吸附实验台,通过引入太阳能强化吸附剂对高粘原油的吸收性能。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回收能力,可循环使用多次,太阳能对油的吸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多孔介质内部的渗流模拟,首先采用随机四参数生长法(Quartet Structure Generation Set,QSGS)建立多孔介质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随后,采用格子玻尔兹曼(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Shan-Chen多相流模型进行驱替流动模拟,研究Re数、气液表面张力系数和润湿性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发现选取合适的驱替速度和增加吸附剂对驱替相的润湿性可提高驱替效率,但气液表面张力系数对驱替效率影响较小。
其他文献
论文主要围绕我的艺术学专业硕士毕业创作作品展开,重点阐述毕业创作方法的形成。这个选题传达了我对于当下版画形式、当下创作理论和当下创作材料的认识。这次创作产生于我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软件FLUENT6.3,模拟了滴灌灌水器弧形迷宫流道结构流道内不同压力下流场变化关系,分析不同弧高、齿间参差量结构参数的改变对灌水器水力性能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掌握辽阳市城乡空气中可吸入性致病性变应原种类特征,为全国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特征提供科学数据,进而提出符合我市乃至东北地区变应性鼻炎等变应性疾病转归特点的规
医学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以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为桥梁,并与临床各学科发生有机联系的课程,在
自翻译活动开始以来,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始终被视为重要问题。本翻译实践文本节选自学术研究类著作——《女性歧视为何至今残存》。长期以来,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主要体现在语言及表达层面的“忠实”转换,认为译文只需要忠实于原文内容,译者无需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所谓忠实原文并非仅局限于表达形式及表现文字上,其实质更在于充分表达原文思想。因此笔者认为,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只有在翻译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Istaroxime(PST-2744;Debio-0614)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抑制Na^+/K^+-ATP酶和激动肌浆网钙泵双重作用的抗心衰药。其对Na^+/K^+-ATP酶的抑制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从而促进心肌细
磨盘山水库位于拉林河上游,距五常市沙河子镇磨盘山村1.8km,水库以上集水面积1151km2。本次选取拉林河磨盘山水库水文站1952—2008年57a资料系列,进行融雪径流预测分析。
在堤防工程中采用预制混凝土板护坡这种施工方法比较常见。通过对混凝土板施工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求减少混凝土板施工过程中造成质量缺陷,以此指导混凝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两种方式治疗,并对血
随着经济水平快速攀升,企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环境问题也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如何实现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重新修订,以及十八大和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理念的推动,我国正不断加强环境规制建设,逐步完善技术创新环境规制体系。对于重污染企业,无论在环保标准还是在环保监管上,均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制,但是,较强的环境规制在约束企业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