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本经典的儿童文学读物,《柳林风声》一直为广大儿童和成人读者所喜爱。这本书诞生于英国儿童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延续至爱德华时期。肯尼斯·格雷厄姆在书中为读者刻画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世界和生活在其中的四只善良友好的动物。虽然这本书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但这本书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起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而在中国,对此书的研究至今不多见。本研究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在维多利亚时期的时代文化和思想的大框架下,透过回归逝去的田园和建构理想的童年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柳林风声》所反映的“怀旧情绪”这一主题。本论文探索了格雷厄姆如何建构了这个想象中的过去的世界。论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在第一章中,作者研究了格雷厄姆如何通过运用传统的田园元素来描画自然环境和四个动物主角的生活方式;然后,分析格雷厄姆如何塑造这些动物的孩童角色和童年世界;接着探讨家的主题和回家的主题是如何呈现于童年中的。在第二章中,结合怀旧即回家的定义以及该定义在文中的体现:回到田园的家—怀旧在空间上的体现和回到童年的家—怀旧在时间上的体现。作者分析了这两方面是如何蕴含在主角的经历中的,并证明隐含其中的深层心理因素——怀旧。第三章探寻了维多利亚文学怀旧因素的历史和文化原因。最后,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怀旧情绪是人们对充满不确定的未来和在不安定时期的情绪上的反应。面对快速变革的时代,维多利亚时期的人不如之前浪漫主义时期的人激进。面对巨变,他们更加保守,不会主动采取行动,更倾向于在对美好的过去的构想中建立精神的避难所。鉴于以前并未出现结合文学中的田园传统的发展脉络和维多利亚时期的时代思潮来分析这部小说的文献,本论文为研究黄金时代的儿童文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即在田园传统和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下来研究儿童文学中体现的怀旧情绪,并隐射儿童文学在维多利亚文学中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