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哈尔滨道外里院居住形态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nit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以开埠为起点,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社会转型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传统居住形态在西方文化的强势侵袭下衍生出了适应性的近代“里”式居住形态。哈尔滨道外区的里院居住形态就是在此宏观背景下演变而来的。这种特定背景下的居住形态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也能反映当时的文化态势,是西方文化植入中国传统居住形态中价值性和实用性的体现之一。本文从形态学的视角阐述里院的居住形态,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具体层面上的外在表征,二是抽象层面上的内在演变逻辑。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从居住形态的概念定义出发,结合实际调研,从居住形态的实体呈现和非实体呈现两个方面,阐述了近代道外里院从具体到抽象的相关结构要素,并归纳总结出里院居住形态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进而深层次探讨近代道外里院形成的内在逻辑演变关系,主要涉及自然和文化两方面,里院居住形态对自然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宏观上的群落布局形式组织、中观上的微气候空间营造以及微观上的细部节点处理,而文化的渗透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形式改变、社会结构转变以及风俗观念影响等方面。道外里院是近代“里”式住宅在东北地区的延伸,是哈尔滨道外民众普遍的居住形式,记录着20世纪初道外最普遍最真实的居住形态。本文通过对近代道外里院居住形态的形式和逻辑的梳理,试图找出其演变发展的内在序列关系,以便深入了解近代“里”式文化深层次的组织规律。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需要寻求新的拓展空间,在郊区进行新区开发。此时,湖泊正因为其所具有的生态、景观及经济价值受到新区选址和开发的青睐,为新区
梅州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梅州乡村旅游资源,不仅可以更好地发展梅州旅游业,也可以为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拓展新路。本文通过对梅州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条件和相关因
中小城市体育馆是中小城市中较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其承担着比赛观演、全民健身、集会会议等多项职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正快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
学位
寒地有着严酷的气候特征,严寒、室内外温差大、多降雪、多强风等气候特殊性,使得寒地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面临较大挑战。而天窗的使用,为寒地建筑提供了充足的采光、改善了室内通
体育馆传统上是以比赛作为主要用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馆的使用功能趋于多样性,白天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由于过去体育馆在建筑设计时对自然采光认识
本文以潮汕地区古代建筑柱式为研究对象,阐述用柱制度规律。该研究,为岭南地区古建筑系统研究的继续。 本文以大量的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和匠师访谈为基础,结合考古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