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都和重庆(以下简称成渝)为全国第三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重大决策对成都和重庆的城乡统筹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成都和重庆各自统筹城乡的社会经济地理条件有所不同,然而二者在城乡发展方面也存在一些共性,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差距大等。选择西部这两个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典型城市设立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重大政策措施先行试点,具有全局和典型意义。 作为城乡统筹的先行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成都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重庆在被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也积极进行城乡统筹工作。如今,两地的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又各有什么特点,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本文拟着重对成渝的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工作进行比较审视,进而为其更好的统筹城乡公共服务提供完善改进的建议:在坚持“以服务限制差距”、“以民主促民生”的基本理念下,进行“政府流程再造”,实现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和实施方式多样化,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公共服务治理格局;统筹财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稳定财政公共服务支出增长机制,针对教育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就业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此外,在公共服务城乡统筹过程中,成渝可以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同时更要淡化“中心”、“枢纽”之争,构建成渝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合作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