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当代大众文化学看,二十世纪初盛行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实质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史的正式开端。当年,新文学作家和“鸳鸯蝴蝶派”作家之间,围绕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文化现象,对大众文化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论争,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理论价值和启示意义的问题。 本文试图以围绕“鸳鸯蝴蝶派”展开的论争为中心,从大众文化的兴盛、大众文化的性质、大众文化的社会作用、大众文化的文学价值四个方面,对这次论争作一系统的回顾与反思。一方面,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鸳鸯蝴蝶派”的误解,还它以真实的面目;另一方面,梳理出“鸳鸯蝴蝶派”作家作为个中人和新文学作家作为批判者对大众文化的不同见解。他们由于或身临其境,或冷眼旁观,这些见解在今天看来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最后,笔者还将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出发,以中西方文化理论为参照,阐述世纪初的论争对新世纪的启示,以期为今人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快速发展的大众文化提供历史的参照,从而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