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首先是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其次是政府和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基础能力匮乏,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不配套,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强,生源单一,基础素质薄弱,缺乏职业教育所彰显的社会整体合力。
W学院自成立以来,在专业建设,生源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学院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院在师资管理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因此选择W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W学院目前师资短缺,教师队伍以45岁以下的中青年为主,缺乏正高级职称,学历以本科为主,学术论文和科研获奖表现一般。在教师的职称评聘、薪酬分配等方面建立了量化考核、可变薪酬激励的基本制度。但是在激励导向和人才选聘、培训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提出了绩效考核方案改进,薪酬体系设计,人员招聘和培训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在考核方面,建立了一套以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在薪酬方面,突出可交薪酬的比重,加强薪酬与绩效挂钩,将显性和隐性激励相结合;在招聘方面,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在入口优化教师人力资源,重点从企业和科研机构外聘,并兼顾学缘结构:在培训方面,根据不同专业教师的特点和需求,选派安排不同形式的培训,同时引导教师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成果对于提高W学院师资队伍的素质提供了指导,同时对其他高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