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制备及其分离降尿酸肽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St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建立了适应于筛选降尿酸多肽类物质的体外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构建“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分离工具,以亲和吸附的原理从蛋白酶解液中特异性吸附分离降尿酸肽,为从蛋白酶解液中富集降尿酸关键肽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采用双酶偶联法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多肽类物质的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活性。以双酶偶联法优化样品测定的反应体系,得到最适反应条件为:黄嘌呤浓度0.22 mM,酶浓度0.52 u/mL,缓冲液pH 8.0,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0min;优化了尿酸分离的液相条件,确定最适检测条件为:95%15 mM NH4H2PO4+5%甲醇,pH 6.5,流速1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90 nm。双酶偶联法联合HPLC法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具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可作为降尿酸肽。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颗粒,并以此为磁核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以环氧氯丙烷对微球表面进行活化,用于黄嘌呤氧化酶的固定化研究。以微球表面的环氧基密度为活化指标,确定了活化过程的最适工艺条件:环氧氯丙烷体积分数为40%,NaBH4浓度为0.60 g/L,NaOH浓度为1.20 mol/L。对微球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成功包裹了Fe3O4磁性粒子,且已活化微球表面具有环氧基活性基团;Fe3O4磁性粒子、未活化和已活化磁性壳聚糖微球的中径分别为2.16、20.30、24.69μm。活化结束后,将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磁性微球上,构建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以酶活为指标,确定最适固定化工艺为:时间1 h,温度30℃,pH 8.0。对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48℃,最适作用pH为8.5,酶具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良好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采用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亲和吸附降尿酸物质(别嘌呤醇和GSH),别嘌呤醇初始浓度为3 mM,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40℃,缓冲液pH为7.5时,对别嘌呤醇的最大吸附量为67.19±1.89μM/g;GSH初始浓度为50 mg/mL,吸附时间为2 h,吸附温度为40℃,缓冲液pH为7.5时,对GSH的最大吸附量为1572±49.36 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不同的洗脱剂对GSH的洗脱效果,选择以NaCl+HCl作为GSH的洗脱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与磁性微球对GSH的吸附洗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对GSH的吸附属于特异性吸附。
其他文献
对花岗岩开展室内真三轴条件下岩爆模拟实验,并运用声发射监测技术获得其变形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参数和空间定位信息。基于信息熵理论,分析试样在破坏过程中声发射事件在时空上
<正> 艺术丑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术界对艺术丑的长期争论,根源于各自所站的角度,层次不同。其共同的弊端是缺乏系统整体观。罗丹的“化丑为美”说,站在艺术的外部层
为了探讨不同时程睡眠剥夺对雄性小鼠体重及性行为的影响,试验选用48只昆明成熟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h)和试验组(1组、2组、3组),采用轻柔刺激法分别睡眠剥夺试验组小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对于教育任务的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
南非的生态批评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生态批评必须把挖掘清除导致生态危机的心理和文化根源作为重要任务;"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保证生态的可持续;培育生态的自我认同观;清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统计部门迫切需要建立稳定、高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监测与管理系统。在分析投资统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对系统总体设
不同于以往确定完整指数函数参数的方法,提出了确定完整指数函数参数的差分形式最小二乘法;然后结合现场试验,对完整指数函数拟合荷载一沉降曲线的规律进行分析,探讨用指数函数最
<正>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78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80
建筑的防火性能是提升建筑工程综合性应用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工程的防火安全控制工作进行了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并且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