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脯氨酸累积相关基因多样性及与苗期耐盐性关系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ohn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胁迫是作物生长和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之一。研究水稻耐盐遗传基础、挖掘耐盐新基因是培育耐盐新品种、解决盐胁迫的主要途径。本研究利用96份水稻微核心种质,对脯氨酸累积的4个相关基因(包括OsPSCS1、OsP5CS2、OsP5CR和OsProDH)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多样性;同时设置正常(0 mM NaCl)和盐胁迫(200 mM NaCl)两种水平的盆栽试验,考察水稻种质苗期的苗高、根鲜重、根干重、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植株盐害级别和叶片脯氨酸含量等,对这些性状与脯氨酸相关基因进行关联分析。主要结果如
其他文献
水稻生产中为了追求高产通常施用过量的氮肥,此外不合理的施肥时期,导致氮肥利用率急剧下降和大量肥料流失到环境中。确保粮食安全和减少农业污染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可以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将有效地缓解粮食危机和农业污染。本试验于2012至2014年在湖北随州均川镇幸福村进行了三季中稻大田试验。试验选取了两块不同地力的稻田,每块田都设置了零氮处理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能源作物,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产量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相对复杂。近年来,对相关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和克隆成为国内外玉米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对这些遗传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本研究利用高穗行数玉米自交系TY6分别与低穗行数玉米自交系Mo17和W138杂交(TY6×Mo17、TY6×W138)构建的F2:3群体对玉米穗行数、穗长、
水稻株型改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分蘖角度作为水稻株型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育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水稻分蘖角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D50(株型紧凑的光身稻)和HB277(较为披散的籼稻)为亲本构建RIL群体。以分蘖角度作为目标性状,定位到2个控制分蘖角度的主效QTLs TAC8与TAC9;并对TAC8进行了精细定位,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初步定位到两个控制水稻分蘖角度